马庄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孟晶晶 时间:2019-04-10 次数:326 语音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也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精神,乡村振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017年9月,我被中共清徐县委组织部选派到王答乡挂职锻炼工作,来到乡里后我被乡党委分派到了马家庄村作为包村指导员参与村务工作。在包村工作一年多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所体现出的巨大成效。
马家庄村村庄面积249亩,耕地1332亩,现有人口335户,826人,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060元,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要求的同时,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立足实际、落实责任,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并成为了太原市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村。
马家庄村在培育乡村产业发展上,坚持因地制宜,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一是调整种植结构。将传统玉米种植调产为经济效益更高的高粱种植,农民在实现增收的同时能就地为清徐县的醋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料。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近几年先后引进华地农业、田起农业等企业,发展连栋蔬菜大棚20余亩,温室大棚50余亩,实现规模经营,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三是土地流转盘活农业资源。将农户的土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经营户,流转土地后每户每亩可以直接收入900元,并且解决了剩余劳力,每人月收入可达2000余元。
马家庄村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村“两委”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带领村干部真抓实干,常抓不懈,解决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创建宜居美丽乡村,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修建退水渠、翻修村内主街道、安装路灯、组织全村完成“煤改电”清洁工程、清理旱厕,稳步推进马家庄村的综合治理工作,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细处、深处,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马家庄村坚持文化引领,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繁荣,实现乡风文明。一是培育好淳朴文明乡风。全村粉刷墙面打造文化墙1320平方米,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传统民俗文化、文明新风尚等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民生产生活,营造文明村风的氛围。二是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新建集篮球场、喷泉池、凉亭、游乐便道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广场42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17套;乡、村两级协同举办消夏晚会、广场舞大赛等,调动群众参与热情,挖掘弘扬文化艺人、能工巧匠,打造多元化乡村文化生活。三是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广泛宣传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制度,督促婚事新办,喜事俭办,厚养薄葬等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推选村内“五好家庭”,对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进行表彰,以“小家”带“大家”,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马家庄村支部坚持党管农村,加强乡村振兴组织领导,实现治理有效。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落实好这一要求,村支部结合马家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增强党员干部执政本领,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不断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转,坚决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在履职尽责中,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总体来看,虽然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初步成效,但取得的成绩容不得我们沾沾自喜,振兴之路艰巨而长远,距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距离广大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怎样由表及里地发生变化,形成恒久而持续的整体转变,我们在乡村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限于城乡发展二元化的先天缺陷,农村硬件水平偏低的问题一直存在,而政策资金的使用方面则存在着缺乏规划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振兴,真正把“一村一策”落到实处,从而带动村民的积极性,实现富有特色的振兴之路是当务之急。
二、后续力量不足。本土人才的匮乏是限制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村子,连劳动力都普遍老龄化,更不必说迎合时代潮流、追随时代的发展了。但是从周边先进村子的实践来看,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一村一品”的深入人心,农村天地的广阔舞台和政策的支持鼓劲,相信在今后会有所改善。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何加速催化这个阶段、减少农村人口和人才的流失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三、农业产业的发展标准和农产品质量严重滞后。有牌无品、有品无牌的现象长期存在,仅以马家庄来说,原产地域标志已实行多年,原产地域原料高粱也与各大醋企有了深入合作,却未能在品质、价格等方面其含金量上更上层楼,实属遗憾。这个现象还普遍存在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商等各个方面。
世易时移,在城市发展空间逐步缩小并迟滞的同时,我们也迎来了农村发展的大好时机,如何实现二者的有益互补,推动各类要素资源的有效流动,形成全面融合、相得益彰的新型城乡关系,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如同老百姓讲的“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辈子穷”,在这个理念先行的时代,不能用有效的信息和突破性的思维武装自己,将只能处于社会的末端,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实施。
一、有计划推进,分步骤实施。要着力解决发展盲目、措施不力的问题,将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由表及里、逐层推进。着力完善乡村振兴的领导责任机制,将目标任务分解细化,推动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以农村带头人作为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如今农村政策红利众多,这些都是推进农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润滑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引进医疗等各类优质资源,吸引更多的人才落地生根,为“国际休闲慢城、太原花园客厅”注入实质性的内容。
三、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基层组织的强化和发挥一直是我党的工作重点,激发农村建设中村民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同时基层民主法制、廉政文化和社会综合治理的生动反应。不断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强化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感,才能有效激发农村的活力和倡导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农村精神文明、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