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石牌坊下的呻吟 作者:珏山 时间:2019-03-27 次数:37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一座贞节牌坊,记载一段历史,铭刻一个故事,物化一念孝心。
  清徐县都沟村东葡萄地里的贞节牌坊,是为该村清代儒士王映垣之妻罗氏而立。虽几经风霜,有所风化,但雕刻神韵依然栩栩,可以想见当时的良苦用心和精湛技艺。
  19岁丧夫的罗氏,含辛茹苦操持家务,苦心孤诣哺育孩子。罗氏59岁病逝,在汉口经商的长子,不远千里,于清光绪十三年(1881年)上书礼部,为一世守寡、茹苦持家的母亲,求得一道旌表贞节的“圣旨”。王氏兄弟感恩戴德,选石料,构草图,延师匠,由“四男世清领建”牌坊。次年,一座四柱三门、高瓴垂脊、流檐翘角的仿木构,彰扬旌表母恩的沙石牌坊立于村东过道,此过道曾被称为贞节过道或牌坊过道。牌坊坐东朝西,通高10米,总宽7米,明间3米,次间1.5米。
  立牌坊是一件隆重而严肃的事情,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殊荣。
  正面明间斗拱上下架各四朵,上架斗拱左侧出昂龙头、象头,右侧出昂均为象头,下架两侧斗拱作寿字形;挂落刻饰琴棋书画、暗八仙、两侧刻葡萄等;门额题刻大大的“枫陛温纶”即皇上诏令的敬称。次间亦斗拱上下各四朵,额枋刻龙麒相缠篆字“寿”;挂落主体为人戏狮子。明间额枋均运用圆雕、浮雕等技法,人物、猴子等一组组精美生动的画面跃然石上。次间门额左刻:“光绪十三年礼部题请旌奖”,右刻:“诰赠奉直大夫,徐沟县故儒士王映垣妻罗太宜人。四男,世清领建。”与背面门额对称交叉。
  诰赠:清代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殁者,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叫诰赠。封赠五品官之母或祖母称太宜人。——皇帝的诰命,追赠徐沟县故儒士王映垣之妻罗氏为五品“太宜人”的封号,背面明间斗拱上下各四朵,下架斗拱均为寿字形;额枋刻饰寿星、鹿、琴棋书画、暗八仙等;门额题刻大大的“槐庭懿轨”即庇荫后人的懿行楷模。次间亦斗拱上下各四朵,额枋左侧刻菊花,右刻牡丹;挂落主体为人物杂耍图。
  明间柱底,两厢各置威武的大石狮子。次间两厢各置抱鼓石,其上雕顽皮侧头、摇头晃脑、呼之欲出、憨态可掬的小石狮子,令人忍俊不禁。可惜的是,除正面左次间的小石狮子保存较为完好外,其它三个遭到人为损坏。
  作为画龙点睛的“坊眼”,牌坊上刻写的文字在文辞上是颇为讲究的,辞藻华丽,富有文采,又巧于用典,蕴含深刻,并请名家书写。没想到用典的文辞,却给今人的理解带来不便。笔者在此试作粗解,以供参考。
  贞节牌坊正面明间石柱,龙头口衔一副楹联:
  古井证心肠,天与冰霜彰劲节;
  清源标绰楔,帝颁纶綍奖徽音。
  古井:寓意节妇心如古井之水,不起波澜,永不再嫁。绰楔:指古时竖于正门两旁,用以表彰孝义的木柱。纶綍:指皇帝的诏令。此联即心如古井止水,上天赐予的冰霜劲节愈加彰显;作为清源的贞节标杆,皇帝颁发诏令嘉奖,懿行美誉四方。
  最难含蓼茹荼,母有四十年苦节;
  能为刻金画石,子从八千里远归。
  这是牌坊背面明间石柱龙头口衔的楹联。
  含蓼茹荼:犹言含辛茹苦。指生活清苦,为人清白,受尽苦难。——历经四十年苦节,母亲清白做人,受尽苦难,多么不易;从八千里远归,孩儿能为母亲刻金画石,寸草之心,焉能报得三春之晖?
  牌坊整体布局严谨,雕工精巧,立意颇深。
  遥想当年牌坊落成时,志得意满的王家,亲朋好友踵门庆贺,当地衙门奉送银两,场面算得上隆重,气氛够得上热烈。
  时世沧桑,牌坊仍凝视着村里的王家族人和自己的村庄,其上的“圣旨”石匾等不知去向,曾经的村外赴清源的主干道,沦为葡萄地。谁又曾想过,沉重的沙石坊下,埋葬着光绪皇帝诏令旌表的节妇一辈子的幸福。侧耳倾听,仿佛听得见罗氏悲怆的呻吟。作为并州现存唯一一座贞节牌坊,人们称其为“晋阳第一坊”,斯言不谬也。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