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参观记 作者:韩玉林 时间:2019-03-06 次数:22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被誉为“千年古都”的西安,有着任何城市都不能代替的独特气息。从西周开始,一直到唐朝,作为首都的西安,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正源,而在其以东35公里处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最佳。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6年暑假期间,我与老伴带孙女到西安旅游,当然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一定要去看的。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渭河以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国都邯郸,13岁继承了王位,23岁亲政。他用10年的时间,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为加强统治,他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统一法律、文字、货币、车轨和度量衡,焚书坑儒、筑长城、修灵渠……这一系列的措施,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5次出巡中,暴病死于河北沙丘(今平乡县),同年葬于临潼骊山的陵墓之中。
  导游讲,秦始皇从13岁即位,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园,到50岁去世,修建时间长达37年,征用民工70万之众。我们眼前的秦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像一座小山。虽经2200多年的风雨剥蚀,至今墓仍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是中国历史上体形最大的陵墓。我观察周围,秦始皇真的很会选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风景如画。陵上栽满了石榴树,有石台阶可以登到陵顶。因天气炎热,我们未曾上去。据勘察,陵园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墙,呈南北狭长的“回”字形。城墙内有防水堤、车马坑、珍禽异兽坑、石质铠甲坑、兵马俑坑、修陵人陪葬坑等。秦始皇陵地宫豪华,陵冢雄伟,园寝壮观,结构奇特,从葬丰富,至今尚未挖掘,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秦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位于该陵东1500米处,是1974年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意外发现的。3个陪葬的兵马俑坑,坐西向东,成“品”字型,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出土的与真人一般大小的武士俑有7000多个,整齐划一,将军士兵,各有所别。出土与真车真马一样大的驷马战车130多辆,战马200多匹。是一座庞大的地下军阵体系,是秦军的缩影,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李白在诗中所写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便是对秦王威震天下的生动描写。
  一号坑是3个俑坑中发掘最早、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个。我随着人流走进馆内,手扶坑边的栏杆,一边从看台往下望,一边倾听导游生动的讲解。因1991年5月,我曾来过这里,有几个不明白的问题,还向导游进行了请教。一号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它的排列方式是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4部分组成。我们所看到面东而立的就是前锋部队。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个,共210个。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侧翼和后卫,他们是为了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从背后偷袭。中间有38路面东而立的纵队,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体。这支能攻能守,反应迅速,自我保护力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英勇的一支部队了。
  秦兵马俑还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这些俑人中有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跪射俑……他们身份不同,装束不同,神态也不同。只见将军俑身材魁梧,身穿双重战袍,脚登翘尖靴,铠甲形制特殊。他们有的双手相叠,置于腹前,显得儒雅稳健,气度非凡;有的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挥军队作战。再看那武士俑,体格健壮,体型匀称,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战靴,手持武器,整装待发。接着就是骑兵俑,他们身着短甲紧裤,足登长靴,右手持绳,左手拿武器,威风凛凛,身旁站着肌肉丰满的宝马。看那神态,好像随时要上马冲杀。跪射俑头顶左侧挽一圆形发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双目炯炯,凝视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弩状,随时待命,把利箭发射出去,击毙敌人……看着这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军万马奔腾厮杀的古战场,听到了那号角齐鸣、战鼓咚咚的喊杀声。
  在博物馆中,我们还参观了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出土的两辆大型彩绘铜马车。每车有4匹马,1个御官俑。前面的一号车为“高车”,总重为1061公斤;后面的二号车为“安车”总重1241公斤。每车由3462个零件,组装而成。采用了铸接、焊接、套接、子母扣连接等多种工艺。铜马车造型逼真完整,装饰华美,笼头和挽具等,以金银制作。它们是迄今为止,考古史上发现的形体最大、构造最复杂、制造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铜马车。听着导游娓娓动听的讲解,我不禁感叹秦代工匠的巧妙和精湛的工艺,脑海里也浮现出秦始皇出游时的豪华气派。秦陵铜马车真不愧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