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明创建中环卫工作的几点建议 作者:白俊英 时间:2019-01-30 次数:23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县和众多市县的环卫工作一样,正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走向市场化,开发以推行路段清扫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环卫改革。而眼下,以环卫工作“岗位责任化、清扫专业化、清运市场化”为目标的环卫大环境正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这也正是环卫工作改革的必由之路。
  然而,无论怎样改革,无论投入多少,无论怎样机械化,环卫工作都摆脱不了人工作业的实际。就我县而言,环卫工人加上“4050”人员,共有近400名环卫大军,绝大多数人仍旧手操扫把,每天起早贪黑地奋战在他们各自的“责任区”内。记者用近一年的时间跟踪观察了文源路城东段的卫生清理情况,心里有几多思忖,有几多感慨,当然,也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想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垃圾和树叶不可扫进下水道
  众所周知,环卫工人多是来自社会基层的弱势群体,他们大都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就业条件低,当然,环卫工人工资水平也不高。但是,他们却是让人同情的一个社会群体——太辛苦了!每天需要早早起床,工作又脏又累又有风险,但是,他们却数年如一日,为了一座城市的整洁,默默无闻地付出,我们为他们点赞的同时,更应该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为这座城市的卫生环境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但是,辛苦归辛苦,有些事情,事关一座城市的安危,事关城建百年大计,又不得不说出来——记者好几次亲眼所见,城东片区的清洁工阿姨,把垃圾和树叶扫进下水道!这太不“专业”了!
  大家都知道,一个城市的下水工程,关系到一座城市在有涝灾时的安全,这是何等的重要?雨果在《悲惨世界》中的一句话引起全球人民的关注:“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城市专家说,下水道好比城市的“消化系统”,城市表面再美观,“消化系统”不好,也是一个不健康的城市。而在考古学家的眼中,下水道的出现,是古代社会进入城市文明的标志。下水道建设是造福一方水土与人民的千秋大业。世界上城市建设事业发达的国家,把水下道的建设与改造,看作是为百姓建设一种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创造清洁的水资源的重要公共事业。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中,每当一场大雨过后,人们就会感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如同刚刚洗过澡一样的清新——正是由于有了如此先进完善的下水道设施,城市才会如此的清洁。
  大家可曾记得每年雨季,美锦大街下水道不通,被淹得连车都不能开了,而下水道一直在“汩汩”地往上冒水。尤其是美锦南大街段,下雨时,水深及腰,连送孩子上学都得家长背着过,商业街的商铺更是曾被淹得损失惨重。这些都是旧话,但是,城市下水工程建设得再好,也招架不住清洁工岁岁年年往里面扫垃圾和树叶呀!如果下水道会哭的话,也许早已泪水涟涟、苦不堪言了。但是,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等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势必会承受这一小小举动带来的不可估量的苦果,甚至是灾难,希望此举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尽快得到遏制。


 


 错峰打扫更适宜 让清扫更文明
  道路扬尘是城市扬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但是,一提扬尘,人们马上先想到施工工地扬尘污染。其实,施工工地由于监管到位,扬尘污染已经控制得十分奏效,已然不是一个污染的主流。而今天记者要说的是,清洁工每天在不洒水的情况下,“哗哗哗”扬起尘土——置车流和行人于不顾,只顾一扫把一扫把地扫,把空气搞得乌烟瘴气,把自己也弄得一身灰尘,如果说此刻的清洁工是“不怕脏”,可真是不敢恭维,这是多么愚昧落后的一种清扫,真的需要改进清扫方式,不断提升保洁水平。
  早上6点到7点30分,正是晨练和学生上学的早高峰时段,而恰恰此时,清洁工们也来到作业路段,抡起长长的扫把开始打扫,他们也不管路上车辆一辆接一辆,也不管背着书的孩子们正在徒步走过,更不管晨练的老人正在路过,扫你身上是你未躲,扫你车上又没污染不到你人,不管不顾,好让人心疼那些上学的孩子,口罩都没戴,而那些步履蹒跚的老人,会在灰尘里呆很久才能一边咳嗽一边缓缓地走出尘雾,真不知他们呼吸了多少灰尘。所以,记者建议,能否把环卫晨扫,与学生族、上班族高峰段错开,别一早上就把人弄得灰头土脸的。在汽车灯光照射下,整个城东口都是尘浪高扬,灰蒙蒙的一片。这种清扫叫“挥起一扫把,弄脏一座城”,也太不文明了。
  记者在山西青年报工作时,曾经采访报道过省城的环卫工人们,他们对清扫要求特别严格,工作特别辛苦——要求他们在整个城市“苏醒”时完成作业,这需要他们在凌晨1点到4点完成清扫工作,而4点到6点之间,是让灰尘回落的空档。因为起得太早,为安全起见,他们把作业路段加长,安排成2-3个人的作业量,让他们结伴作业,不仅安全,而且效率还高。这样,等人们晨起上班时,已经还给整座城市一个雅洁清新的环境。之后的时间,清洁工们只需要保洁维护即可,而非作业。所以,在省城,很少白天能看到清洁工打扫的情形。
  有专业人士说,道路扬尘一般要飞3到10米高,但是,如果没有风、也没有来往车辆带动的情况下,需要半个多小时到一个小时才能回落;如果车水马龙,灰尘会被带更远、飞更高,数小时难以降落。如果在清晨有雾,就会一直浮在空中,形成半空雾霾。
  道路扬尘在一定动力作用下进入空气环境,这些颗粒物反复扬起、沉降,容易造成大气重复污染,从而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我们只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没有意识到:清洁者,竟然也是制污者。如果只是一味抱怨雾霾天气,而不从自身做出改变,那么雾霾天气就永远不会散去。因此,省城的环卫模式值得借鉴。


 


  个别问题区别对待提升全民环卫理念
  文源路城东段有好多小饭店,他们门口的垃圾筒,令清洁工头痛不已,令清运师傅叫苦不迭——那吃过饭的废纸、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桌布,把垃圾筒堆得山高,堆不下就直接扔地下,而且,这里常年污水横流,冬天是一片冰,夏天污水臭气熏天,沿着路牙绵延几十多米远。一次,一位环卫清运工就对记者说:“快看看,这成何体统,每天这个地段,就是我们最发愁的地方!”
  这里有个观念问题,许多人认为环保工人是义务打扫,你挣那份工资就该为我清理这些垃圾,这是你份内的职责和义务。但是,清理饭店门口的这些杂物所耗费的精力,远比他们打扫一条街辛苦得多。所以,这种情形就应区别对待,第一,采取“门前三包制”,要对餐饮服务行业进行规范管理,提出具体卫生要求;第二,开展环卫有偿服务,扩展垃圾清运市场化范围。其实,这些饭店竞争很是激烈,门面装修也越来越漂亮,他们肯定也不愿意让饭店门口污水横流、垃圾如山,环卫部门应与其主动协商合作,改善他们门口环境,出些费用他们未必不同意。其实,当付出与报酬不对等时,人们就会有情绪,能否把这征来的费用奖给这个路段的清洁工,让他们得到一点鼓励,让他们干得更起劲。
  随着几个住宅小区的建成,城东也变得越来越美,再加上旧307国道改建成漂亮的城内道路,我县的“东大门”着实应该注重一下“脸面”问题了,如果脏乱差想得以进一步治理和改善,抓好环卫工作是重点环节,环卫工人的辛苦,不应是盲目地辛苦,应该更科学、更文明、更人性化,不是为了扫而扫,而是应该以人为本,以城市空气和环境质量为重,让正在发展变化中的大美清徐,变得更温馨、更整洁。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