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乍暖还寒,春光明媚。新春的脚步是充满希望和自信的脚步。铿锵的锣鼓响彻云霄,清脆的鼓点奏出时代最强音。凌空飘逸的背铁棍,流光溢彩的彩门楼,五彩缤纷的架子火,寄托着清徐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愿望。
2018年,是清徐坚持发展定位、固化发展路径、闯出发展新路的重要一年。高举旗帜谋发展,干在实处重实效,谱写新时代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清徐新篇章,正在转化成为35万清徐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一河两中心”城镇发展框架,“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格局,“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形成特色、三年大变样”成为干部群众口头的高频词,“转型项目建设年、民营企业发展年、县域经济振兴年、干部能力提升年”成为十九大后的清徐“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城乡基础设施的落后,环境承载能力的压力,资源型经济的瓶颈,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面对一系列发展困境的制约,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敢决策,从城乡规划和基础建设入手,着眼清徐未来发展和群众关心的民生工程,拉开了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的大幕。
“滴滴滴……”一声声急促的铃声在县委书记王琳玉的手机上响起,这是“清徐城乡环境全面提升”和“清徐县重点工作”两个微信群里发来消息的声音。小小微信群成为我县各级领导干部谋划思路、汇报工作、交流成效的好助手,每月近千条的信息量见证了清徐干部新时代新奋斗新担当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比学赶超,热火朝天的工作激情容不得半点懈怠、容不得丝毫推拖。
清徐经济开发区扩区成功获批,规划面积约29.99平方公里,成为培育转型升级新载体和创新发展新引擎。民营经济座谈会让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对清徐经济转型信心倍增,企业至上发展理念深入人心。12月27日,清徐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企业风采展演举行,开启了全县抢抓新机遇、启航新征程、助推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新篇章。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清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组团参加西博会、高交会及山西品牌印度行等大型招商推介活动,接待太平洋集团、红星美凯龙集团、富力地产集团等大型企业及投资客商100余批次,洽谈项目80余个,签约项目42个、金额746.46亿元。
围绕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焦化产业能源革命、城乡面貌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民生领域保障、城郊农业示范六个方面,2018年重点工程113项,计划总投资14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3亿元。密集的签约和招商活动,清徐人用大手笔大动作正在推动大提升大跨越。截至目前,全县共计开复工项目68项,开工率60.17%,计划总投资5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4亿元。列入2018年市对县考核的项目共50项,计划总投资1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亿元,开工率100%。
实行县级领导包联项目、轮班对接服务项目机制,落实企业项目承诺制,协调调度例会机制,巡查观摩机制等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推进了转型项目落地开工。目前,山西美锦钢铁有限公司年产70万吨优质棒材建设项目、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蝙蝠蛾被毛孢菌丝醋口服液建设项目、山西三强炭黑厂2X5万吨/年新工艺湿法炭黑建设项目等26项全部投产达效(竣工)。
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清徐发展最明显的短板和弱项。迎难而上,强筋壮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6月21日,2018年市政工程暨西关大街南延工程集中开工仪式启动,正式拉开了清徐大城建的序幕。随后,紫林路、美锦大街、清东路道路改造,榆古路景观绿化、307国道市政化改造相继封闭施工,近70亿基础设施投资在清徐城建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时近年底,建设工地还是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如今,总长达4.45公里的西关大街成为清徐南北方向的交通大通道,向北承接西中环南延,向南直达清徐经济开发区直通吕梁交城。紫林路、美锦大街、清东路、建设街、拥军路、307国道改线将陆续完工通车,清徐交通路网“四梁八柱”初步形成。紫林路东延、北城污水系统及提升泵站、白石河综合治理、污水厂外管网建设等工程已基本完工。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一批绿色生态屏障工程相继实施,2018年全县累计完成造林绿化3.55万亩,四旁植树360万株,通道绿化40公里,城外满山青翠,林间鸟语花香,村屯绿树成荫,路边花草宜人。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造林绿化工程近3.6万亩,计划总投资近1.8亿多。白石河城郊森林公园东起滨河西路口,西至307国道,北至榆古路,南至紫林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清徐县“入口门户景观节点、市民娱乐活动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