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留住乡愁 清源梗阳书院 作者:啜希忱 时间:2018-12-21 次数:268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清源梗阳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由时任知县程豫所建。同年同时兴建的还有徐沟金河书院。
  程豫字立斋,陕西山阴县人。在任期间,重视文教、带头筹集资金,于当时巡检衙署往西的城隍庙东兴建梗阳书院,本人捐银500两,动员清源士绅集银15000余两。书院三年后建成。
  书院在清源一带始建于元代,原设在清源平泉村不老泉旁的“清泉书院”即创建于元代。这处书院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几经禁毁后坍塌。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清源主簿黄福曾主持兴建学堂,也就是书院的前身。嘉庆十五年(公元1536年),知县王怀礼将县城内儒学街的府公馆改为书院。请平定县举人董纶给诸生讲课,这也就是梗阳书院的前身。
  书院无固定学制及修业年限,学生主要功课为“四书”“五经”、文章正宗、八股制艺、五言八韵等。教育方法以自习为主,辅以集中讲解、质疑问难、读书指导。书院山长(也称院长)由知县与士绅公议择聘,其职责是为学生讲解诗书、批阅文章。书院学生多是本县年轻的秀才,也有经知县选拔出来尚未考中秀才的高才生。书院学生名额多至20名,少至10名。课试一般每月两次,一为官课,由县署命题阅卷分等级给奖;一为师课,由山长命题阅卷,择优给奖,奖银一至二两。
  清源梗阳书院为官办书院(地址在今县委党校北面)。前院有讲学堂、探源堂、主讲院,后院有监院厅、考棚院,还有厢房、水井、厨房等。
  梗阳书院规定:童生必须循规蹈矩,不得越封建纲常,不准犯皇家律条。书院经费不准挪用和借用。书院房屋不得作公馆或私用,院内桌椅家具及书籍不得外借使用。书院经费由办学基金存息项下列支。梗阳书院第一任山长是郭有道,后刘文炳也曾任。
  梗阳书院根据上级规章,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改为梗阳学堂。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梗阳学堂又改为清源第一高等学堂(公立),校址迁移至清源文庙。
  梗阳书院几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许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为当时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为清徐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