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源泉 人才的摇篮 ——清源文庙 作者:啜希忱 时间:2018-12-07 次数:34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清源文庙和全国各地的文庙一样都是祭祀大圣人孔子的殿堂。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殁于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我国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因为孔子被后人尊崇为文圣,所以孔子庙也称文庙。
  清徐文庙的位置于现在清徐县西面的赵家街西端,坐北朝南,面积阔41米,是清徐县城保存的规模最大,而且比较完整的一座庙宇。据《清源县志》记载,文庙于大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由知县张元德所建,元、清各代曾有多次续修,可见古代历朝对文庙是非常重视和崇拜的,同时也显示出清源文庙的历史悠久与辉煌。
  清源文庙面南而建,三进院落,东、中、西三座牌楼,第一道门,名棂星门。据《后汉书》记载,棂星即是天日星,古人认为它是天上的文星,主管世间文人才士的选拔。寓意为孔子乃文星下凡,古代皇帝祭天,先祭棂星,历代许多皇帝都曾亲自去山东祭拜孔庙。文庙设棂星门,表示祭孔的规格和祭天一样,是说“尊孔如尊天”,可见孔子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穿越棂星门,东西两旁有引路,在中轴线上建有状元桥、圆形畔池,池中有水,水中有鱼,过状元桥是古代获取功名后才有条件穿越此桥的。过桥后就是文庙的第二道门,名大成门,亦称戟门,本县学子考中状元才能通过大成门,大成门两侧有“金声”,“王振”二门,是平时出入之通道,之后看见的就是巍峨雄伟的大成殿了。大成殿前是空旷的大院,两旁建有厢房各七大间,中间有青石引路,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文庙的中心,是祭拜孔子的殿堂,它面阔三大间,进深三大间,呈方形,琉璃九脊歇山顶剪边,墙厚一米,四周筑有两米宽的石台基,大殿前有宽广的石平台高出地面一米。大成殿东西两侧建有厢房各七间,整个大殿建筑气势恢宏,古朴大方。山西省考古专家认为,此殿基础垣壁和木构梁架确实是金代遗作,目前宋金年代,保存至今的历史遗作已是寥寥无已。清徐县大成殿文庙保存完好,实属全国罕见,确实是一处极为珍贵而极有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清源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神圣殿堂,而是也曾经是该县最早教学育人的最高学府。早在1907年,文庙就成了清源县第一高等学校,直至1991年学校迁移新址为止。一百多年来,从文庙这个神圣的殿堂培养出成千成万莘莘学子,其中有许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有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武术家等,有的誉满华夏,有的蜚声海外。如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曾发明无后坐力炮的军事科学家乔万森,曾留美获哲学、法学双博士的乔万选,志愿军空军一师副师长程甲锐,国家级书画家张连瑞,武术名家陈生富,民国省教育厅厅长陈受中,现任省体育局局长苏亚君,中国长安集团董事长连刚;田径全国冠军武利军等等。从文庙走出的优秀人才举不胜举。
  清源文庙不仅是清徐文化的源泉,也是红色革命的摇篮,无论是抗日战争年代还是解放战争年代,文庙都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活动最为积极和活跃的地方,是我党在学校教师中成立最早成立的地下党组织的地方。我党地下党员苗庆滋、孟鲁青、胡步云、戴海元等利用教师身份秘密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亲自编印革命教材,教唱抗日歌曲,发展党组织,培养引导进步青年参加革命,许多青年学生在他们的引领下走上革命道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有的光荣牺牲。
  清徐文庙久经历史沧桑,有部分宝贵的文物遭到损坏。文革期间,清徐两派武斗,把文庙东南角的奎星楼炸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文庙附近的有一个体户私自占用文庙,在庙内建起木器厂。按照民间传统说法,庙宇、祠堂是祭拜神灵和祖宗之地,任何人是不能占为私有的。没几年,这个木器厂的主人和妻子竟然双双被亲侄子用刀杀害,事后有人说“人在做,天在看”,孔夫子的地方不可乱来。
  1999年,清徐县政府将文庙收归国有,加强对文物工作的管理,多次投入资金对文庙进行修缮。2006年,清源文庙被国家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国宝,特别是近几年来,县政府和县文物局加大对文庙的管理和投资,加大力量修缮文庙,目前修缮文庙的工程也在不断进行,大成殿内塑有孔子像,庙内气象焕然一新,状元桥,东西厢房已都修好,清源文庙的明天会更加光辉灿烂。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