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母亲的颂歌 ——欣读《深切悼念您,母亲》一文 作者:韩玉林 时间:2018-12-05 次数:17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人生苦短,时间过得飞快。如果能将自己的人生积累沉淀下来,变成文字,变成一本人生参考书。总结自己,启迪后人,奉献社会,也不枉来世上走一遭——这是每一位步入黄昏的“文化老年人”的梦想。这个梦想,王茂华同志实现了!实现在三本沉甸甸的《王茂华文集》里,实现得馨香灿烂。悼词《深切悼念您,母亲》一文,便是其中之一。读过的人无不感叹唏嘘,浮想联翩。
  茂华同志笔下的母亲,是一个真实而可敬可爱的“典型人物”。其典型意义体现于她身上那深深的时代伤痕,中国农村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本色及其一生历史性的贡献。这位母亲名叫孟孝义,生于1911年7月16日,卒于2000年6月27日,享年90岁。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3个朝代。他的“外祖母受封建传统习惯的影响,让她缠脚,但她坚决不缠,她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外祖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不让她上学,但她宁是读完了高小,她是新思想的追求者。”点出其母亲形象。
  16岁时,“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下,嫁给了父亲。从此戴上了封建婚姻的枷锁,陷入了苦难的境地”。“每天早起晚睡,既要照顾小的,又要伺候老的,有时还要下地劳动”。“七七事变以后,兵荒马乱,书信不通。走关东的父亲,七八年杳无音信。有人劝她改嫁,但母亲没有走那条路”。“16岁的姐姐患了伤寒病,无钱医治而夭亡。母亲忍着悲痛,咬紧牙关,含辛茹苦地挺了过来”。对此,许多人只是埋藏在心底。茂华同志却能把它诉诸笔端,用文字定格,引发他人共鸣,令人叹服,从而使这个母亲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位母亲不仅勤劳、善良、能干,而且是一位有文化、有远见、有骨气、有责任感的农家妇女。她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解放前接触过不少地下工作者。“抗日战争时期,她怀着国恨家仇,向邻居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做军鞋,动员群众献门板,支援解放太原”。“土改时期,她是大寨村农协会领导成员之一,发动群众斗地主,分田地”。在处境十分危险,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她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对家庭和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摘引原文这么多语句,不单是因为它的含金量高,还想具体地说明茂华同志对自己母亲的深刻理解与深切怀念。现在,人们不是经常说“理解万岁”吗?我想这位母亲的在天之灵,或许早已听到“悼词”了,深知儿女们对她的理解与怀念了。果真如此,她会无限欣慰,含笑九泉的。
  茂华同志的这篇悼词,语言平实、简洁、老练,语意密度大,含情量极高。他是饱含着深深的热爱、敬仰、怀念,又有几分自豪感而写成的。字字泪珠,声声呜咽,使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人间的至情至爱。它是一篇少见难得的优秀祭文,母亲颂歌。当你读过全文,不妨再回头看看题目,“深切”二字在这里用得是多么准确,而有分量啊!
  值《王茂华文集(二)(三)》出版之际,我写下这些文字,
  既表示诚挚的祝贺,更希望他再接再励,妙手再著华章!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