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与时俱进 新时代的农机手 作者: 时间:2018-11-30 次数:30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李华是王答乡大寨村人,善于学习又与时俱进,是个勇立时代潮头的能人。上世纪80年代,李华高中毕业以后,就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1983年村里实行了土地改革,当时家家户户都是牛、骡子、马拉犁,人工播种。心思活络的李华想着怎么能让人更省事些呢,就在1986年购进了一台“东方红150播种机”,到现在李华依然记忆犹新,总价7100元的机器他贷了5000元才买下,贷款还了3年。
  当时村里有60马力的拖拉机,可以犁地、旋地。但是播种机村里人没见过、也没有用过,李华的“创举”在村里可是个新鲜事。有了这第一台播种机,李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乡亲们的不接受。李华说,那时候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万一机播失败了,一家人全年的口粮就泡汤了,谁敢冒险啊。李华就先从自家下手,经过实践他发现,人工播种玉米一亩地用5到6斤种子,机播只需要3到4斤。看到了播种机能省种子,乡亲们才慢慢接受了它。
  尝到了使用播种机的甜头,1989年李华又找到两个合伙人一起买上了收割机,开始了自己“南征北战”的跨区农机作业生涯。走河南、到河北,李华开着收割机帮人收割小麦,有时候要走两天两夜才能到收割地。后来有了火车运输,有一次,李华就把收割机先运到湖北,然后再一路往北,边收割边往家走,这一来回,少说也得20多天。现在,随着各地农机事业的迅速发展,李华不用再跑那么远,在农忙的时候即使出门也可以把农机托运过去,自己不用再受奔波之苦了。
  作为一名资深农机手,李华对于农业机械是情有独钟。一有空闲时间他总愿意琢磨农机的事。今年2月,李华利用小麦收割机改进的高粱收割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多年来,李华参加过全省“讲好农机培训一堂课”活动、现代农业装备推广展示交易会、农机手大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获得荣誉无数。李华还在《当代农机》《农业技术与装备》《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等杂志和专著中,发表过自己关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经验体会。
  现在的李华一年能挣十几万,幸福生活过得美滋滋。2009年,盛华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李华担任理事长,合作社发展到现在有20多人,有玉米收割机8台,拖拉机5台,还有喷药机、中耕机等,李华他们采用“订单作业服务”模式给周边村民们种地,农民们更省事了,收益也更高了、收入更多了。
  2017年,我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8.1%,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机合作社以不到三分之一的农机拥有量,承担和完成了全省60%以上的农机作业量,李华和他的农机合作社正在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