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我的童年和学生时代
作者:王永安 时间:2018-11-21 次数:271 语音阅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唤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相信年长一点、阅历丰富一点的朋友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下面我就从我的童年和学生时代谈起,重温一下这40年的巨变吧。
我于1958年11月10日,出生在清徐县清源镇的一个小村庄——西范庄。我出生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周年之际。我们的国家尚处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阶段,又因掀起了“大跃进”高潮,地方政府作风浮夸,加之三年自然灾害,主要生产资料、生活物资严重匮乏,人民生活状况不佳。而我家人口多,在全村也算是困难户,家境困难生活艰苦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吃红高梁面和玉米面也是不能满足的。没有钱买盐,就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放在锅里加煎水煮结晶成土盐,腌咸菜,什么香油、醋,其他调料根本买不起,一年到头,就吃咸菜。因此我的童年和学生时代始终是在困境中度过的。5岁前我们全家人没有住房,借住了本家叔叔的房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深深的播下了“穷”的种子。刚刚懂点事的我,多次建议父母要盖自己的房子,别在外边流浪了。1964年春天,父母亲终于采纳了我的建议,着手筹备盖房子的资金和物资。采取自己凑一点,向亲戚朋友借一点,购买物资欠一点的方式,用半年多时间就在自家的打粮场上把5间正房盖起了,当时也正是秋天收获的季节,自留地里收获的高粱、玉米等粮食也有了存放的地方。在这进入深秋的季节,真是天空晴朗,秋高气爽,又是一年收获的时刻,真让人感到心情舒畅,全家人是喜气洋洋。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全家人搬进了新盖的房子里居住。从此,结束了流浪在外、无房定居的“窘境”。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我们家幸福指数正在不断上升。1964年正好也是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的那一年。
我在兄妹七人中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四个妹妹。处于中间的位置是最不被人关注的,但由于我深知家庭的困难,生活的艰辛,父母再努力对家庭条件改变也是无济于事。因此,我立志要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改变家庭面貌。从6岁开始我学着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给羊割草、扫地、洗碗等;从12岁起独立承担起给四只羊的割草和负责全家烧火用的煤泥、掏灰渣、打扫卫生等;我14岁那年父亲担任村干部带队外出搞副业一年多,哥哥外地打工二年整,我虽年龄小,但在家里是唯一的男劳力,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挑水、种地等家务重担。在做家务方面,根本不用父母去安排、去督促,我会自觉自愿、有条不紊地做好家务的,从不耽误。多年来,坚持每天下午下学后给羊割草,甚至在烈日当头的夏天,经常是中午12点下学放下书包立即先去地里给羊割草,待满头大汗地割满一大箩头羊草时,已是中午1点半多了,这样才回家吃点饭,然后洗把脸赶紧再去上学。就是这样,一年下来我供养的四只羊宰杀卖肉后,在当时也是家里一笔不小的收入。真可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童年的苦铸就童年的梦,少年的苦铸就成功的路,人生的苦铸就灿烂的明天。1965年秋季,我在本村学校上了学,入学后,坚持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入学不久,我担任了班长,参加了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唱红歌、说快板、演小品,多次代表学校外出表演。从上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在读五年级期间,由于我写的作文较好,老师曾在全班宣读,供同学们学习。1974年夏季初中升高中时,我们全班有30人左右,升高中仅有5个名额,当时上高中的方式是,学习成绩加政审推荐,我是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父亲和哥哥又都是村干部,政审没有问题,学习成绩在班里是前三名,所以我顺利地被选送到清徐县重点高中的吴村中学读书。
1974年9月1日,我愉快地踏进了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吴村中学的校门,因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没有高考上大学的情况。能在当地正常上学读书,最高的学校也就是县办的四所重点高中,想上大学必须高中毕业后,参加生产队劳动二年以上,各个方面还须优秀,才够基本条件入围“千里挑一”推荐工农兵子弟上大学的“圈子”。所以对一般家庭的子女来说,上大学是一件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我们这一代人,上学阶段的十年也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十年。在读高中的二年里,努力学习的同学能按时自觉地完成作业就是很不错的好学生,上高中二年没有考过试,学工、学农的时间占去上学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我在上高中期间,是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能按时自觉地完成作业的。还荣幸地被选入了学校的“军乐队”,同时多次参加了学校的物理、化工实验等活动。在吴村中学(高15班)班主任和班团支部书记的精心培养和热心帮助下,于1976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纵观我的童年和学生时代,从一片灰黄开始,到了少年中期算是到达了一片浓绿的境界---我进步了。但这只是从表面上来看,从生活的内容上来看,依然是让人不那么如意。即使从童年到了学生时代,我的生活也难找出什么有声有色的东西。因家里经济条件差,没有什么钱买玩具,自己就动手动脑把细铁条弄成一个圈,再用粗铁丝做个钩,一推就能跑起来,也就是“滚铁环”,自己就非常高兴了。现在的孩子已很少有人玩这些了。贫困、单调、死板,是我当时生活的写照。接受外面信息,仅凭耳闻目睹和聆听县广播站的声音。什么电视机、收录机,统统没有。我小的时候能跑十几里路看上一场电影或听一次“盲人宣传队”的节目也算是奢侈了,其他娱乐活动更是少之甚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国家强大了,人们生活富裕了,当今的儿童有福了。他们有多少花样翻新的玩具呀!他们有多少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呀!他们饿了吃面包,渴了喝饮料,还有牛奶、冰激凌。电影看厌了,看电视。广播听厌了,听收录机。微信信息从天空、海外,越过高山大川,纷纷蜂拥而来,他们才真是“小腿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今天,站在历史的新征程上,回首过去,我们才知道已走出多远,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见证者,我感到无上荣耀,特以此篇拙文献给伟大的祖国,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