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慎行、谨小慎微与吹毛求疵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18-09-03 次数:33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谨言慎行、谨小慎微与吹毛求疵,都是用来修饰与规范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的言行举止的词语。而人们谨言慎行,谨小慎微,吹毛求疵的行为,也却表现出不同的认知与智慧。而在不同的意境之中,确也发生着不同的作用。
  古之《礼记:缁衣》篇:“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谨言慎行,就是谨慎地说话与谨慎地做事。在《论语:述而篇》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对孔子说:“如果让您指挥军队,那么您愿同谁共事?”孔子说:“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一定要遇事谨慎,善于思考而能成事的人。”古人从来就特别重视谨言慎行说话做事。1947年6月30日,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刘伯承与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在300里正面战线上,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发起鲁西南战役。他采取“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战法,指挥部队经过28天连续作战,取得歼敌4个整编师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进而挺进大别山,建立鄂豫皖根据地,为全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过程中,不乏像刘伯承、邓小平这样深思熟虑的战将,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成立了我们自己的国家。
  谨言慎行,从古到今成为人们言行的总则,而谨言慎行的人也得到社会的肯定与尊敬。
  谨小慎微,亦作敬小慎微。敬,谨慎小心;小,微,指微小的事物。《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这就是说,我们不仅做到了谨言慎行,而且连精微细小的地方也注意到了,以防发生较大的错误与损失。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也不乏因为过份的谨慎小心,形成耽误时间,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的情况。人的行为也流于畏缩,束手束足。表现为怯声怯气,懦弱气馁。对生活不仅无益,反而在办事过程中,造成了损失与不快。比如在工厂车间里干活,本来就是一件师傅传下来的常规技术活,每天都是这样的干法。你总要向同志们提出若干这也不行,那也不合适,难免被同志们觉得麻烦讨厌。又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规性的活动,或者你已经多次向身边的人提醒过了,但每次遇到此事,你仍然要说上几次,自觉是谨慎小心没错,可是给对方的感觉难免觉得多余了,或者已经影响了他人正常生活。让当事的双方,都不会愉快。而你自己在行动中,本来没有什么危险的情况,你也要尽量想到会发生的意外,不仅不能雷厉风行地做事,给人一种畏首畏尾的感觉。也引响了人们对你的尊敬与信任。
  至于吹毛求疵,已经走向了谨言慎行、谨小慎微的反面。对本来合情合理的事物,进行不怀好意的挑剔与否定,或者简直就是恶意的攻击与毁坏。我记得在日本鬼子时候和二战区闫锡山统治时期,老百姓缴纳公粮的事。当然日本鬼子就是中国人民的敌人,老百姓往公粮里面搀搅砂子尘土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日本鬼子挑挑拣拣也属正常。时间长了,日本鬼子简直就是无事生非了。有时候直接把老百姓的粮食扔掉,有时候把老百姓辛辛苦苦种植来的棉花,硬要说是里面有石头,用刺刀捅来捅去。由吹毛求疵上升到恶意破坏了。至于1948年,闫锡山政权即将灭亡之时,那些县、乡、村的乡长、村长、闾长们,对老百姓交纳的公粮,也是鸡蛋里面揣骨头,挑挑剔剔吹毛求疵令人发指。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是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国家。让我们认真钻研好好学习,继承发扬这些优秀灿烂的文化,大步迈进习近平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担国家大任,做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创新贡献!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