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中班幼儿“插嘴” 作者:贾轲 时间:2018-08-22 次数:25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插嘴”是最常见也最头痛的事情。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自制力差,在“熬不住”的情况下插嘴就更是家常便饭。
  对于好奇心越来越强的中班幼儿,知识面有所拓宽,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提高,想要表达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我们看到这种变化本应该是很开心的事情,但让我们更加无奈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孩子自制力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好胜心强,总想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同,当一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说出,没有提出要求时,孩子便你一句他一句抢着说自己的想法,甚至会为不同的答案互相争吵,就像是一场无休止的答辩会,从而影响到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
  对此,我认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提到“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首先,要鼓励孩子愿意说、喜欢说,但要让他们懂得适时说。
  每次活动前,教师可提醒孩子一些课堂纪律,让孩子知道回答问题要举手,如没有举手就说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要受到“惩罚”(例如,不请他回答问题;不请他参与课程中的游戏活动)。注意切不可只说不做,要让孩子感觉老师说话算数,在孩子心中树立一定的威严,这样在你再次强调纪律时,孩子才会牢记在心并尽力做好。
  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很能启发幼儿思维的问题时,就不必让幼儿一一举手发言,这样呆板的形式会束缚幼儿开阔的思维,老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种良好的气氛充分让幼儿进行思考,积极分析讨论,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其次,尊重孩子的答案,让孩子轻松回答。
  年龄原因,孩子的答案经常会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现象。这时老师不能呵斥孩子更不能嘲笑,要肯定孩子的想法,好的答案要鼓励,离谱的要把他引导到自己的问题上来。让孩子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他答的是什么,下次回答他就会注意要靠到老师的问题上来。只要我们正确引导,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给他们以信心,才能激励他们。
  插嘴本不是太得体的行为,但是发生在心理尚未成熟,自控力有待完善的幼儿身上也情有可原。虽然插嘴有时会扰乱教学秩序,但只要不是“题外话”,毕竟也证明插嘴的孩子在思考,而思考不正是创新的前奏吗?小朋友突然插嘴可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将活动升华或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契机。有的还将生成了一节新的活动,所以说必要的插嘴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当然,培养孩子耐心听别人讲话也是很重要的。与其为了短暂的教学秩序而去扼杀幼儿七嘴八舌的智力爆破,不如让他们把想法说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