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沟镇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作者:关毅伟 时间:2018-08-15 次数:54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讯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效提升城乡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徐沟镇就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作出安排部署。
  一是通过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治理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发展,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矛盾纠纷、越级上访、进京非访人员减少,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公共安全事件下降,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上升的“三不”“三少”“三降”“三升”的目标,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广大群众水平明显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模式。加强村(居)民自治,强化群众自治主体地位,规范基层自治组织运行,健全自治章程、居民公约、乡规民约等行为准则,加大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实践,引导自治组织和广大群众通过村(居)民代表会、理事会、议事会等机制,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强化法治保障,健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城乡法律服务站点建设,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设立乡村法治大讲堂,充分运用“法治诊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维权。
  三是着力提升“四种能力”。提升化解矛盾促进民和的能力。加强基层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挖掘、提炼“1+3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本地经验和做法,推动重点领域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全覆盖;提升网格化管理凝聚民力的能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网格管理人员职责,健全网格员选聘和管理办法,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发现处置事件的能力;提升整治隐患维护民安的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排查整治影响基层公共安全的各类风险隐患。围绕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重点物品,繁华街区、景区、医院、学校、出租屋等重点场所,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邪教人员、缠访闹访等重点人员,强化风险隐患的滚动排查、持续整治、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完善实时监测、信息共享、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等机制,切实提高应对公共危机和风险管理能力;着力提升智能应用满足民需的能力。以“平安山西”手机APP使用为契机,管理好、使用好网格长等基础力量,同时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四是深化“四个机制”。深化群防群治机制。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加强村(社区)治保会、调委会、巡防队“两会一队”和单位内部保安队伍建设,按照布点、巡线、控面的思路,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动静结合的基层治安防控网络;强化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社会心理服务阵地、队伍、制度建设。将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反常的特殊人群、治安高危人群及弱势群体纳入视线,依托综治中心、矛调中心、信访接待等场所,围绕易发性、多发性心理问题开展心理疏导和援助,引导其理性依法处理问题,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规范平台运行机制。完善综治中心监测、发现、上报、流转、处置、反馈、考核、评价等运行机制,对群众诉求即时受理、分流处置、协调督办、跟踪反馈,形成信息畅通、指挥统一、管理有效、服务精细的运行模式;完善村(社区)服务机制。依托便民服务大厅或综治中心设立“一站式”窗口,推动部门关口前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对群众的求助、投诉进行统一登记、首问负责、分类处置和限时办结,努力实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着眼于群众多层次多类型合理需要,分层分类开展个性化、精细化、定制化服务,重点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不良行为青少年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对老年人、优抚对象、“三留守”等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救助救治、权益保障等。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