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切忌简单模仿 作者: 时间:2018-07-04 次数:16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经地处关中平原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最近10年间,依靠旅游产品营造、经营模式创新,袁家村成为陕西省重要的文化旅游村和国家4A级景区。2017年,袁家村游客达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超过3.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2017年底集体经济积累已达20多亿元。
  袁家村的成功引发陕西一批乡村在发展旅游方面纷纷模仿,一下子,陕西省发展起几十条以吃为主的乡村旅游一条街,其中有的经营较好,有的则不景气,还有的已经“死掉了”。
  每个区域乡村旅游的区位、资源、文化不同,决定了其发展模式理应不同,即便一个很好的模式,也难以保证基业长青。
  当前,各地一些开发商纷纷发力特色小镇建设。但是,简单地复制模仿也同样会埋下隐患。须知,杭州清河坊的成功是以老字号商业文化的活化,重现街区的文脉之源,延续千年的南宋文化,融运河文化、美食文化入街,主打杭帮菜;成都宽窄巷子的成功是将城市记忆、生活场景、文化片段、商业空间等有机融合,实现了“文态、业态、形态”三态合一,让文化可体验、可享受。
  当社会变革和消费趋势转移时,所有小镇、民俗村的模式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其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强势的产业导入与可持续的运营能力,是否符合市场消费趋势。只有充分利用和挖掘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坚持农村特色和农民主体地位,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才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