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古城春秋(第十六回) ■王 诚 著 作者:王诚著 时间:2012-05-20 次数:65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第十六回罗贯中清源出世 施耐庵杭州结友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贴睦尔至顺年间(公元1330—1332年),一代文学巨匠罗贯中诞生于今清源县城(当时居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尉司冀宁路)南关的一户小吏家里。
  贯中从小聪明伶俐,智力过人,记忆力特别的好,只要是他读过的书,都能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深得先生的厚爱,乡中称他是神童。
  到了贯中十八、九岁的时候,元廷恢复已经废除了几十年的科举取仕制度。当时的罗贯中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兴冲冲前往京中应试。谁想贯中家贫,信任的又只是腹中学问,不熟悉当时的官场弊端,乘兴而去,竟名落孙山败兴而回。经过几次考试,罗贯中看透了元人黑暗腐败的政治统治。此时贯中已年近三十,也就淡了求取功名的念头。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贴睦尔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江苏泰州白驹场人张士诚召集与自己操舟贩盐的盐丁,占据了泰州,又攻陷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祐。此时的张士诚颇有雄心,志在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在京城高筑景贤楼,招纳天下贤士能人。
  这时,罗贯中已在杭州,对元朝统治不满的罗贯中,毅然决定,绕路北上,去投张士诚,以一展自己胸中抱负。这时罗贯中又结识了已在张士诚营中担任幕僚的偶在杭州有事的当代大文豪施耐庵,两人惺惺相惜,越说越投机,因施耐庵年龄大出罗贯中三十岁左右,又有长者风度,所以贯中以师礼待施耐庵。此时施耐庵在张士诚营中参赞军情,深得士诚信任,在施耐庵的引荐下,罗贯中作了张士诚的幕僚。
  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张士诚义军在元军脱脱丞相的重兵打击下,损失惨重,后不久,张士诚投降了元朝,贯中与张士诚由于政见上的不同,遂脱离了士诚部。
  贯中脱离张士诚后,漂泊江湖,几经周折,打听到施耐庵老师也已离开士诚,隐居到今江苏常熟县河阳山下的一座小山村,于是他又向常熟奔去。这时年近古稀的施耐庵正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写作他的《忠义水浒传》。贯中来到,非常高兴,于是由施耐庵编写,罗贯中整理而成七十回本的《忠义水浒传》。施耐庵逝世后,罗贯中出于对张士诚投降元的不同看法,又借古讽今,续写了今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后五十回。
  罗贯中再次从家乡出走后,深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于是隐姓埋名,奔走江湖,几经辗转迁徙,定居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庞村乡许家沟村,开始了他晚年的创作生涯,写出了举世闻名,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16)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