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人饿了,首先想到的是喋碗面,一个“喋”字意味着放开裤带,敞开肚子,甩开膀子,不管不顾,要吃他个一塌糊涂,一饱口福。虽然是:“喋”,但也不是饥不择食,胡吃海塞,而是选择那些流传久远,味道鲜美,口碑较好的老字号来过瘾的,有时是一天不吃,就浑身难受。
二棉全羊馆就是清徐人眼里的老字号,其特色菜有:灌肠闷饼、干片羊肉、羊肉片儿汤、香葱拌羊脸、香葱拌羊肚、羊肉杂割。店内的二十一张餐桌,每天中午,晚上,两个饭时,常常爆满,无论冬夏,不管风雨,有的迟来食客宁愿排队等座位,也不愿挪到别处将就一顿。常来的食客,久而久之便成了饭店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引来了更多的朋友。
二棉全羊馆的老辈人贾同保,在1984年改革开放之初,就在清徐南门旧电影院门口,摆地摊卖羊杂割,炒灌肠,全家人男女老少七、八口一起上阵经营,又赶集,又到戏场,忙得不亦乐乎。当时的一碗灌肠闷馍馍,一碗羊杂割,已经是市井间的名吃,享誉十里八村了。
后来不断转移了几个地方经营,生意越做越大,而且,走到哪里,生意就火爆到哪里。贾二绵说,这其中最大的绝招就是货真价实,诚信做人。
该馆羊骨熬汤,三、五副羊骨架一齐下锅,用十八种调料,慢火熬至十二小时,这过程中要不断撇出熬出的浮沫,等骨头里的物质全部释放,最后,汤似白乳,考验得是人的体力和耐心,等得是骨头和水的奇妙交融。葱花花,油点点,香菜叶叶,姜片片,无人能躲避美食的诱惑。一碗羊杂割看似粗犷简单,其实程序繁多,也相当有讲究,包括骨头汤的熬制,羊下水的翻洗,血的炖煮,羊油辣椒,调和水的制作,以及其他配料食材的切洗,起码等等,都得准备齐全。化开的羊油,看颜色和温度,然后分批次倒入辣椒,同时进行搅拌,油温过高辣椒容易糊,油温过低释放不出辣椒的香味,这可是个技术活,有些人一辈子也琢磨不透。
一碗羊杂割里,包括羊血、临县土豆粉条、羊肉、海带、香菜、香葱、再加上辣油,可真是色香味俱全。
店内五十四道菜,各有特色,明码标价,良心制作,童叟无欺。
进货渠道,是固定的养羊人,现杀现卖,一天五十至六十斤羊肉,决不以次充好。
店内每天都会有三至五桌,来自太原食客的订饭,一年三百六十天,从未间断,没有点特色,哪会如此?清徐县周边的食客有,文水、交城、徐沟、平遥、榆次、晋源的都是幕名前来,更多的是回头客。吃完饭后,打包干片羊肉带走的,也不计其数。
曾有一位来自河南安阳的外来务工者,吃完二棉的羊杂割后,跪在贾二棉的面前,要求拜师学艺。随后,这个冀先生辞掉了工作,在饭店当起了学徒工,从剥葱,捣蒜开始,后又切菜、和面、炖肉、炒菜,学到了手艺,半年后,冀师傅回到老家开起了全羊馆,如今生意也很火爆。
走进二棉全羊馆,熨熨贴贴地喋上一碗羊杂割,美好的一天也就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