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廷玉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重臣,身为三朝元老的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恪尽职守,为康乾盛世的形成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为官50余年,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他总是提醒自己,要保持恬淡的心态,他曾对他的朋友说:“月本无盈亏,只要心中月圆,便夜夜月圆。”仔细品味他的话,静静地参悟一番,心中顿时安详平和,宠辱得失的辛酸苦辣也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禁不住会心地粲然一笑。
自然中的月有阴晴圆缺,令许多诗人联想到人生的离合悲欢。古往今来,月的圆缺阴晴,幻化成人们五彩斑斓的情绪之溪。邀月畅饮、望月思乡、对月伤怀……阴晴圆缺似乎暗合着情绪的喜怒哀乐,月牵连着人的心境。月的自然属性的盈亏,是无法更张的,无论谁也无法改变。心中的那轮明月,却可以通过道德的修悟和砥砺而永无盈亏、夜夜月圆。
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确是一种境界。若想达到这种境界确非易事。文学中的那些能惯看秋月,付人世沉浮于笑谈中的人,着实令我辈羡慕不已,羡慕他们的潇洒、通脱。这些人身上似乎仙风飘飘,让俗世中人难以企及,需仰视才见。于是或多或少地自惭形秽,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心态往往失去平衡。心中的那轮圆月,仿佛只出现在人们瑰丽的梦中,出现在花草蓊郁洗去尘世间烟火气的仙境。心中的圆月好似镜中观花,欲摘不能,只是美丽的物象而已,却不能真实的拥有。其实,所谓心中的圆月,只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心境,并不虚幻缥缈。每个人只要心中安详,心中的月会月月圆,时时圆。
贾平凹曾说,春来了看花开,秋来了就扫叶,还是平平淡淡的好。拥有这样的心境,人们就会在纷乱的世间看云起云落,常常笑靥绵绵,以疏朗而恬淡的笑来面对世间的浮躁与喧哗,真正体会到王维“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的境界,在圆月下竹林中的溪畔漫步,心中的圆月与夜空中的圆月轻轻地交融在一起,慢慢品咂生命的滋味……
心中的那轮明月其实就是道德和操守,一种宠辱不惊,无瑕而圆润的心态。正是由于心中常存“圆月”,才使其长久地流淌着鲜活的血液,生命之绿叶才能油油地招摇着活力。
心中的圆月,不仅流淌在诗意的隽永中,更久长地高悬在我们的心中,亘古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