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林语堂《苏东坡传》对我的影响 作者:兆文 时间:2018-03-16 次数:18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周国平说: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半不缘于它自身,而缘于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
  大学刚毕业时,母亲因意外摔伤而卧床,我还没有找到工作,家庭的重担和对未来前途的担忧一同向我袭来,压得人喘不过气。而那时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仿佛有一束阳光照到我心里,于是我结缘了林语堂以及他带给我的《苏东坡传》。
  林语堂是个乐天派,《苏东坡传》是一个乐天派为另一个乐天派写的传记。人们熟知的苏东坡是个伟大诗人,他的很多作品至今脍炙人口,实际上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宦海沉浮,几经贬谪,但他却没有因此消沉,“既来之,则安之”。初到杭州,他品美食,寻名山,访奇人,在“水光潋滟晴方好”中邂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西北望,射天狼”;谪居黄州,游赤壁,“横槊赋诗”,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淘尽心中不平事;岭南流放,瘴疠蛮荒没有荒芜他的内心,因为还有“岭南万户皆春色”,他笑道“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他乐享“日啖荔枝三百颗”的生活,“不辞长作岭南人”;远迁儋州,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说“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问他一生的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中国历史上被贬谪的文人比比皆是,但是将生活过得无比精彩的人不多,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在贬谪任上心灰意冷,意有郁结而早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苏东坡一生被贬,大半生都在贬谪地度过,他却过得快乐,林语堂说他“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面对苦难,苏东坡有他的解决之道,在他身上,儒、释、道三家完美结合,儒家的积极人生,佛教的淡泊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构成了他的人生观,让他拥有超越苦难的力量。是啊,人生不过三万多天,苦难不可避免,但人应该超越苦难,与其自怨自艾,裹足不前,不如活出生命的精彩。得之,失之,皆淡然处之。同苏东坡相比,我们每个人某一个时期偶尔所面对的压力又算得了什么。
  在家照料母亲的同时,我考到一所事业单位工作,单位事不太多,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同时一家人积极为母亲寻医问药,终于在北京给母亲做了手术。随着母亲身体的渐渐恢复,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到大学继续深造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如今我也在天津大学的校园里梦想成真。
  走在这拥有百年文蕴的校园中,求实亭下听雨声,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个下午读到苏东坡《定风波》时所带来的温暖与感动,更让我记起林语堂《苏东坡传》中那个不朽的乐天派。虽是冷风凄雨,但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