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何曾学牡丹 作者:李志宏 时间:2018-03-14 次数:23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经典咏流传》。节目响应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产生新的先锋文化,开创文化节目2.0时代。
  这款中国首档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由撒贝宁担当主持人。经典传唱人中既有演艺圈资深前辈,也有当红的青春人气偶像。成龙、胡德夫、王力宏、王俊凯、盛一伦、毛不易、毛晓彤等名人为节目增光添彩。《明日歌》、《登鹳雀楼》、《将进酒》、《送别》、《陋室铭》、《梁祝》、《枉凝眉》等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在节目中被再次创新性传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宝仪、著名音乐人庾澄庆共同组成鉴赏团,一起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
  尤其是那首来自清代诗人袁枚的、原本寂寂无名的《苔》,因为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乌蒙山区孩子的吟唱,令亿万国人为之动容。一时,各种传媒上,梁俊老师名声鹊起,关于《苔》的评说纷至沓来。
  且不提各路文友的牵强附会,将太多励志的意义赋予了苔花。单说生活在封建社会的随园先生袁枚,尽管可以放荡地辞官不做,但肯定脱离不了封建礼教的思维束缚,所以写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句子。
  今天,在我们热捧《苔》,利用苔花进行励志教育之余,更应该清楚这首小诗里隐藏的封建思维,以避免我们的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下下下一代再受封建思想的禁锢。
  从生物学角度讲,苔花是牡丹高祖的高祖,牡丹是苔花玄孙的玄孙。如果真的存在“学”,也只能是牡丹学苔花,而不会是苔花学牡丹。不能因为牡丹富贵、高大上,享受着更多、更优质的资源;苔花卑微、矮矬穷,生存于低劣、无人顾及的环境,就想当然地说成是苔花在学牡丹。
  在封建思想里,等级是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下级只能学上级,所谓上行下效;贫贱只能学富贵,叫做贵贱有序。其流毒之深,无以言表。时至今日,我们中的很多人,不是也认为苔花学牡丹顺理成章,牡丹学苔花有悖常理吗?
  其实,苔花何曾学过牡丹。下意识地觉得苔花学牡丹顺理成章,是残余在我们头脑中的封建思想在作怪。而牡丹,切切实实是在苔花基础上发展、进化的结果。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