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故乡清徐县的元宵节日焰火中,促促火和砂罐只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角。无论是腊月里的集市上,还是正月初六的庙会上。摊位里都有琳琅满目的促促火和砂罐只。在各个燃放焰火的场合,都能见到促促火和砂罐只的身影。“促促”二字,是表示促促火燃放时,火花喷薄而出的声音。从辞海上查找“促”字只表示急促、推动、迫近等意思。“粗”字也接近故乡对促促火声音的表述,但它的原意只是米糙、不精、毛糙等意。时间关系,没有再去《说文解字》上查找一个代表促促火的声形字来。故勉强采用了“促促”二字。
促促火小的只有二、三寸高,大的有三、四寸到五六寸高不等。形状似一只倒放在地上的铁钟亦或小铃铛,呈正园锥体端坐在地上。顶端尖,下面园形着地。用胶泥制作而成。每逢进入腊月门,乡亲们就会去野外寻找黏性大的黏土,有时还要在水里缠搅上一点胶水,先搅拌然后像和面一样用手挤、揉、压。有时还要用铁棍或硬木棍不停地捶打。将胶泥和的既柔软又筋道。选取一小块挤压在模具里,然后磕出来晾干,一个促促火的胚子便做成了。从胚子的底部,挖一适中的孔,由粗到细同样呈园锥形,在顶端扎一小孔;然后将火药导火线从顶端插入,从下部的园孔内装进火药;然后将底部用胶泥封死。这个促促火就制作完成了。只要将顶端的导火线点燃,光芒四射的促促火便点亮了节日的快乐。
砂罐只是由生铁铸造而成,和促促火一样的形状,但体积要大许多。小的有五六寸高;园园的底部直径有三四寸;大的有一尺左右的高度,底座直径有五六寸。燃放时同样也是从顶端放入导火索,从底部放进火药。装好火药后,用胶泥封底。由于,砂罐只体积较大,它的火焰就特别绚丽多彩。如果在庭院里燃放一只,它的火焰可超出房檐老高,左右邻居都能欣赏到灿烂的光辉。如果将它装在架子火或节日庆典场所,无不给盛大的节日频添了无尽的色彩。在乡间,人们用各种可取之财,比如废弃的铁茶壶、铁皮桶制作出砂罐只来。有的就在一块砖头上挖出一个适中的孔来,同样装进火药,也能燃放出节日的焰火。
砂罐只造价较高,一般由社火购买,长期保存使用。有个人购买的,也视若宝贵财富,代代相传,给节日添彩。如今随着祖国的强大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的注入,元宵节的焰火更为绚丽多姿。但故乡的促促火和砂罐只,仍然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