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赏花灯
“汉家祭祀太一,以昏时祀到明。”——《史记-乐书》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
明帝提倡佛教,听闻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燃灯敬佛”的做法,于是便命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事物纪原》载:汉代两都有执金吾负责宵禁,“晓瞑传呼,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日夜皇帝特许弛禁,前后各一日,允许士民踏月观灯。这便是许多诗歌中“金吾不禁夜”的来源。
另一说元宵燃灯的习俗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主管“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无论是礼佛节仪,还是以飨天官,“燃灯”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放灯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晚,皇帝从深宫中走出,与民同乐。中唐以后,元宵节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青年男女以此作为寻觅伴侣的良机。宋代,元宵灯会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上都超越了唐代,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舞龙灯
元宵之夜,“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宋-吴自牧《梦粱录》
中华民族崇尚龙。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可以追溯至上古。传说黄帝时期,名为《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农人希冀得到龙的庇佑,因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之意。
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或13节。有地方闹元宵,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二三华里。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
吃元宵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宋-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诗》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
“吃元宵”的信史始于宋代,彼时民间流行一种正月十五吃的新奇食品,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以此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走百病迎紫姑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唐-李商隐《观灯乐行》
明清时,北京等地正月十五日,妇女夜间约齐外出行走,一人持香前导,且须上桥,谓可健身却病,称为“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走郊外,目的是祛病除灾。她们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又称“走桥”。江南苏州一带称为“走三桥”。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迎紫姑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另一说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古代女子“相亲节”
现代人把2月14日视为情人节,但那是“舶来品”,与中国的传承毫无关联。有人认为“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这多少带有神话色彩。其实,中国的“情人节”当属元宵节,它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妇女平时三步不离闺阁,更何况是夜晚。但元宵节这一天可以破禁,女孩子们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尽情享受欢娱。宋代康与之的《瑞鹤仙》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仕女元宵节出行的美丽盛况:“绮罗丛里,兰麝香中,正宜游玩。风柔夜暖。花影乱,笑声喧。闹蛾儿满路,成团打块,簇著冠儿斗转。”这种佳人如云的氛围,也给未婚男女相识相爱提供了良机。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冲破各种束缚,勇敢地去寻觅自己的爱人,演绎了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因此,元宵节可以说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是中国的“情人节”。
传说
元宵节的历史段子
最痴情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最智慧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最荒唐袁世凯改元宵名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制作
元宵DIY“九步速成法”
①在糯米粉里加入温水搅拌均匀后和面,和好面,但是发现面团不是很柔软;
②取一个40克左右的小面团,放入锅里煮开,煮熟,面团浮起说明熟了;
③把揉好的面团掰成小块,把刚才煮熟的小面团放入,和均匀;
④和好的面团非常柔软,有弹性,能拉长;
⑤把面团搓长后分成一个个30克左右的小剂子;
⑥把小剂子放在手下一起搓圆,如果你做不到,就一个个拿起来搓圆;
⑦调整要放的元宵陷、料酒和盐调味;
⑧取一个搓圆的剂子,摁扁;包入馅后包紧封口再次搓圆;
⑨锅里把水煮开后放入元宵,煮到元宵浮起来就可以了,拿出装在碗里。
元宵浮上来就果断出锅
和糯米粉的时候要记得加温水,面粉和水的比例是5:4;揉好面后,取一个40克左右的剂子放入水里煮熟,和原来的面团再次揉一下,一开始你发现很难揉和在一起,但越往下揉,你就会发现面团越来越软,变得很有弹性了,因为煮熟的糯米团会变得很粘,它就像黏合剂,把整个面团都变得很软棉;做好的元宵放时间久了表面会流失水分,最好用保鲜膜盖着以防裂痕;煮的时候,只要元宵浮上来,就果断出锅,煮过头馅会流出来。
吃法
元宵节汤圆的8种别样吃法
元宵节吃汤圆是很多人的选择。据统计,元宵节中国90%以上的人都会吃汤圆。可你还只会把汤圆放开水里简单煮一下就吃吗?今天教给大家的汤圆8种做法,你不妨试一下。
●拔丝汤圆

汤圆从冰箱拿出不用解冻。锅中倒入足量的油,油5成热后分批放入汤圆,并用筷子拨开防止粘连,用小火慢炸至汤圆微金色后捞出。
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白糖用中火熬成金棕色较黏稠的糖浆,放入炸好的汤圆迅速翻炒,直至糖浆均匀地裹在每粒汤圆上迅速装盘,并趁热食用。
烹饪技巧
①汤圆上桌时可上一碗凉开水,一同沾着吃才不沾牙也更香脆口。
②可依照此法制作拔丝土豆、苹果、香蕉等拔丝菜肴。
③也可以用清水来熬糖浆,用中火熬成金黄色的黏稠糖浆就可以放材料了,我觉得比用油的更好掌握。
拔丝菜的四个秘诀:
①苹果、香蕉、草莓、这类水分大的水果在下油锅炸前,一定要先裹一层面粉后再裹一层(蛋清+淀粉)挂糊,否则水分多容易粘连。比如土豆、红薯、山药含淀粉多水分少就不必挂糊了。
②炒糖色是关键:首先少油中小火。中火加热白糖,并不断搅拌,炒至糖完全融化呈现浅棕色时,并冒泡泡时,用铲子舀起糖汁往下倒,能形成一条直线就OK了,这时候一定要迅速放入炸好的原料搅拌即可出锅。
③炒好糖汁后,倒入的原料一定要是热的,如果原料不热,容易使糖汁变凉,就做不出拔丝的效果来,天气太冷的话,最好是准备两个锅头,一个油炸主料,一个炒糖汁,快炸好的时候就可以炒糖汁了,这样效果更好。
④炒糖汁不能用大火,以免糖汁焦化有苦味哦。
●穿衣汤圆

芝麻炒熟研末,放入稠糖糊中。把炸好的元宵放入糖糊中滚沾均匀后上盘,要逐个摆开。外观时尚,吃起来甘甜脆爽!
●元宵串

煮好的汤圆放入冷水中冲洗,沥干水分。把沥干水分的元宵放入椰蓉中滚满椰蓉。在用竹签串起来即可食用。汤圆变身高富帅?怎么看怎么有范儿!
●锅蒸汤圆

将汤圆摆入抹了一层油的瓷盘或金属盘里,入锅蒸熟,取出后撒上绵白糖即可。食之香糯可口,做法方便易行。蒸元宵与煮汤圆,看上去好像区别不大,事实上只有亲自尝试,才知道其中的区别——煮过的软糯,蒸过的筋道。
●烘烤汤圆

将汤圆摆于抹有食油的铁盘内,入烤箱烤至金黄色,取出盛于盘内,撒上白糖食之。如此,无油腻感,清香甘甜。
●酒酿汤圆

将汤圆煮熟后放入碗中,再在锅中煮沸甜酒酿,也可根据个人口味打入鸡蛋花,然后将汤圆再放入酒酿中煮开出锅即可。甜酸软滑,酒香醉人,色、香、味俱全。
●油炸汤圆

先将油下锅烧热,然后将汤圆下油锅后轻轻翻动几遍,待汤圆全部虚涨,捞出撒上糖即可食用。
●水煮汤圆

要掌握“滚水下,漫水煮”的要领,并用汤勺缓缓推转,使汤圆在汤中旋转,不致粘锅。水沸时,可稍加凉水,保持似滚非滚状态。煮到表里发虚,即可盛入事先放好糖的碗中。如此,汤圆整齐美观,软滑适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