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年缘何在各地大不一样 作者: 时间:2018-02-07 次数:13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明天(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夜”,又叫“过小年”。到了这天,离春节也就不远了,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
  不过,这小年的日子,在各地却不太一样。北方大部分地区为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不少地方则是腊月二十四,甚至在一些日历上,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都被标为“小年”。
  为啥“过小年”的日子在各地各不相同呢?“小年”与“祭灶”息息相关,早在《论语·八佾》中就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说法。《汉书·五行志》中说:“灶者,生养之本。”它与饮食息息相关,关系民生,故列入官方“五祀”之中。
  灶离不开火,所以它的主神是火神祝融,先秦时期都是夏日祭灶,取其热度相近,且夏历六月代表祝融的大火星亮度最佳。到了西汉,祭灶仍在夏天,直到今天,山东部分地区仍认农历六月初一为“小年”,即此风余脉。彝族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其实就是小年,亦祭火神,并祭田神等。
  南方六月过“小年”有相当的合理性,因为自古这里粮食两熟,二三月播豆类和荞麦,六月正好成熟,相当于北方“一年”,所以逢半过年,即“一年打两春”。此外,南方还有一些地方阴历十月过“小年”,那是用楚历,楚以十月为岁首。
  东汉时,祭灶改到腊月,因“祭灶”一度被皇家冷落,只在民间流传,当时传说灶神在每月最后一天上天,但究竟是哪一天,并无定规,为不耽误农时,东汉时官方将其归入“百祀”,安排在冬季农闲时进行。但此时“小年”规矩淆乱,有的地方认腊月八日,有的地方认腊月九日,有的地方认腊月二十四日。到了唐代,腊月二十四日的说法才渐渐固定下来。
  宋代为彰显“正统”,官方一度将“祭灶”又改到立夏。元代因之,但始终未得到民间响应。到了明代,立夏、岁暮各“祭灶”一次。到了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之前还是因袭明制,此后嫌麻烦,统统改成腊月二十三了。
  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南京比较特殊——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当时南京的老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
  如今,过小年的不同时间,正反映了小年节俗在历史上的演变。无论过小年时间如何不同,人们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不分古今、不分南北的。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