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历险记 作者:薛明武 时间:2017-11-17 次数:18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1972年底,接内蒙古军区指令,我通信营训练队官兵,由副营长华景阳率领,奉命前往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接新兵。到达旗所在地乌兰镇后,领导让我负责巴彦淖尔、公卡汉两个公社的征兵工作。
  伊克昭盟是内蒙古有名的沙漠地区。听当地老百姓讲,沙漠中有两大险情时常发生,一是“公路挪道”二是“小丘搬家”。所谓“公路挪道”,是说刮一场大风,会将公路全部黄沙淹埋。行人根本看不见路基,车辆无法行驶,只能采取车辆装木杆垫到车轮下重新开劈新道路;“小丘搬家”尤其可怕。平时一座沙堆小丘耸立,大风刮过瞬间便不知去向。就在几天前,公卡汉公社一位老大娘,被大风刮没了踪影,只留下一顶帽子挂在沙棘树枝上来回摇摆。这地方人畜一旦被风刮倒,很难不被黄沙淹埋。沙漠中饿狼、野狗还经常出没,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部队首长和当地领导再三叮嘱,最好结伴,单独出门要格外当心。
  赴巴彦淖尔公社第二天,公社武装部长热情接待,安排好住宿,征兵工作开始了。
  在即将定兵阶段,公社武装部长对我说,公盖汉大队的乔凤昌父母不想让他走了,而想让其兄长参军。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查、体检,考虑到身材、文化素质等诸多方面,弟弟明显要优于哥哥,我认为让乔凤昌同志参军是首选。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把群众思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做通、做好,这也是我们军队始终如一的优良作风。
  临行前公社武装部长有急事,不能陪同前往。沙漠中交通工具仅有骆驼和马匹,我不会骑马,只能步行。于是,我“四皮一包(皮大衣、皮帽子、皮手套、皮大头鞋,挂包)”全副武装一个人上路了。
  上午十点左右,我兴致勃勃出了巴彦淖尔公社朝着公盖汉大队的方向进发。走着走着眼前没有路了,心想,这路可能是昨日的大风把路挪走了。挪哪里了呢!还真不好找,四周茫茫戈壁,看不见尽头。原路返回?明天总部领导还等着我们到乌兰镇汇报征兵进展情况。原地徘徊犹豫中,突然发现不远处架设有电线杆,这应该是公社通往各大队的有线广播。对!顺着电线杆前行应该没错。
  在没有路的沙漠中,脚上穿着大头鞋行走,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个坑,每迈动一步都很吃力,幸好有一根根电杆指引方向,才能摸索前进。
  正背靠电杆稍作休息,只见远处有两个小黑点在移动迫近。糟糕!没有武器,赤手空拳是斗不过狼的,今天恐怕凶多吉少;但也不能束手就擒,一定要同狼搏斗到底。我迅速取下装有洗漱用具的挂包,抓紧背带,全靠它了,这是唯一可用来抵挡的长兵器。
  越来越近的黑影传来“汪汪”的犬吠声,我意识到是狗不是狼,不容心情松懈,两只狗一左一右已狂叫着扑过来。我一手拽住电杆转圈,一手甩动挂包与两只恶狗周旋,找准机会狠砸较大一只,大头鞋又踢中另一只头部。几个回合下来,两只狗不再进攻,嗷嗷嚎叫几声,退却了。
  沙漠中天气说变就变。就在与恶狗酣战之际,天色阴沉下来,刮起了大风,顿时天空下起小米般的雪粒,拌着沙粒打得脸生疼。怕两只狗返回来,再生事端,也顾不得饿累交加,脚下加快了步伐。
  总共不到二十华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七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已是傍晚时分,真是艰难的一天。
  摸黑找到乔凤昌家,凤昌的父亲泡了砖茶水,递上水烟袋热情迎接;其母亲热腾腾端来一大碗羊肉做的“高梁米肉粥”,据说只有贵客临门,老百姓才会如此盛情款待。
  吃罢饭,我与二位老人拉起了家常。讲了国际形势、国家政策,谈了当兵的条件要求和他们两个儿子自身特点。顺利做通了二老的思想,还是让乔凤昌参军。
  次日一早饭后,乔文准备了两匹专门用于行走的马,与乔凤昌一道并行直达巴彦淖尔公社。
  我没有看错。乔凤昌同志入伍后,思想积极进步,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扎实,纪律严明,团结同志,生活朴实,由士兵提升为干部。转业回到地方又成为一名地方好干部,这些是后话。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