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徐县我必须第一时间来,我得下到基层,把党中央的声音送到基层党员干部和老百姓的心坎里。”11月9日下午、10日上午,十九大代表、太原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科主任李丽珠为卫计系统和孟封镇的党员干部宣讲了十九大精神。作为十九大代表,李丽珠表示,她想把自己参加十九大会议的心情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关心民生的事情,第一时间告诉大家。
李丽珠现任太原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科(太原红十字托老中心)主任。在30多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始终践行着“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的一切”的服务理念,敬业奉献,无怨无悔。2000年底,她创办了太原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病房,填补了社会福利机构不接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空白,开始了“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她凭着对老年护理事业的执着,针对高龄、病残、失智、失能老人,探索出集托老、诊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老年护理新型模式,使“医养结合、爱心护理、临终关怀”的老年护理成为太原市的特色品牌和为老年患者服务的示范服务窗口。2017年5月23日,李丽珠当选为山西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
10日上午,孟封镇全体机关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各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书记都早早地来到会场,大家都准备好了笔记本和笔,静静等待李丽珠的到来。进会场前李丽珠准备把大衣脱了,工作人员说:“李主任,天气冷,您还是把大衣穿上吧。”李丽珠边脱外套边说:“我不冷,给大家宣讲,我的内心已经很激动、很热了,我要为大家还原我参加十九大时的情形,当时我就是穿着这身衣服,胸前就是别着这个十九大的出席证。”
报告会一开始,李丽珠说:“我是太原市选出来的来自基层的党的十九大党代表,代表太原市22万党员参加了党的十九大,今天,我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参加十九大盛会的感受,我为大家讲的是《你好,新时代》。”语音未落,全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是基层出来的,也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会议,我去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我们发了两支笔,一支蓝笔,一支红笔,这两支笔代表着我有选举权,当我拿着那两支笔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作为党代表前所未有的神圣与责任。”李丽珠激动地说道:“进入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后,我看到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标,后幕正中是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党徽,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二楼眺望台上悬挂着横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会场时,大家不约而同的起立鼓掌,我也激动得热泪盈眶,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真正给人信心,给人力量。”
整整一个半小时的宣讲,中途没有人离开,大家聚精会神,认真倾听、仔细记录。宣讲结束后,参会人员便把李丽珠围了起来,请她为村里“指点迷津”。
“李主任,我们尧城村是尧帝故里,以种菜为主,您给我们村提些意见。”孟封镇尧城村委会主任樊河四兴奋地问道。
“种菜好啊,让人们吃得放心,这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康中国么,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全文可以归结为一个‘干’字,你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以尧帝故里为引,以种菜为主,发展农业,打造绿色旅游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农民、土地都很重视,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李丽珠接住话茬跟樊河四唠了起来。
“听了李丽珠代表十九大精神的宣讲以后,我内心无比激动,牢牢地记住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福’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民承包土地延长30年,这对农民来说,确实是大好事,农民更有了干劲,我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为祖国点赞,我作为共产党员,为中国共产党感到自豪,我作为村委会主任,为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领袖感到幸福。”南东社村委会主任胡志明激动地说。
东罗村党支部书记党春太说:“听了李丽珠代表的宣讲,感觉非常动心,就跟和她一起去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十九大一样,我作为东罗村党支部书记,我要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起走向全面小康。”
孟封镇环卫所工作人员刘飞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信心,积极创新,为打造‘包容、开放、和谐’的孟封作出我自己的贡献。”
孟封镇党委书记蔺志新表示:“此次宣讲对于孟封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谋划以后的发展思路,有了新的状态、新的认识,孟封作为全县绿色经济循环示范产业园区,作为醋产业发展的新兴之地,作为山西省下一步醋产业发展的名片,我们要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认认真真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一致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此,我们提出镇村两级干部要一个声音,一把尺子,一干到底。一个声音是指在明确孟封发展思路之后,全体党员人人争当孟封发展的指导者、引领者、实践者;一把尺子是指要以一个标准来衡量每一个村、每一个支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单位下一步具体工作的落实;一干到底是指要鼓足工作干劲,干成事、不出事,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县打造的经济发展新亮点作出孟封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