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在谈到中华传统文化时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他在十九大的报告中运用100余个成语,我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的过程里选出其中的十五个成语典故,与大家共勉。
行百里者半九十
此成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王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未路之难也”。意思是说: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说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难,就越要坚持到最后。
居安思危
此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说:处在安乐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刮骨疗伤
此成语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中记载,关羽在攻打樊城时,被曹仁的弓弩手所伤,右臂中箭,箭头有毒,病情危急。当时的名医华佗仰慕关羽英名,主动前来为关羽疗伤。华佗见毒已入骨,需要尖刀刮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然后用药敷之,用线缝合方可无事。关羽立刻伸出右臂,让华佗用尖刀刮开皮肉,露出白骨,用刀刮去箭毒。关羽一边让华佗治疗,一边与属下马良饮酒、下棋,全无一丝怯意,谈笑如常。此意后来是指对自己的错误要下定决心改过,做个意志坚强的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此成语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大同、大道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是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道形施之时,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成为理想的社会。
志存高远
此成语出自张载《正蒙-至当篇》。
“志大则才大,业大”,意思是指一个人志向远大,才干就会大,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说明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树立远大的志向,勤奋努力,才能实现理想。
防微杜渐
杜:堵住。渐:事物的开端。
此成语出自《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萌。”是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和征兆时,就加以预防和制止,绝不能让它继续发展,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海晏河清
此成语出自唐代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意思是指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大风大浪了。比喻太平世界,天下大同。
承前启后
此成语出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庵赠文》:“公承前所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鲁迅先生的《两地书-许广平》中有:“至于青年之急待攻击,实教老年之尤甚,因为他们是承前启后之栋梁,国家的继续,全在他们肩上。”
锲而不舍
此成语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百折不挠,持之以恒。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此语出自《华严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当初的心意,指事情一开始所抱持的信念。方得,才能实现最终的理想。
台湾作家凌茜在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作品,书中也有此语。此书讲述了一种为人处世的优雅,要做一个温暖的人。从始到终坚持一种崇高信念。
义无反顾
此成语出自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向后看。比喻要坚定勇敢冲上前去。
民不聊生
此成语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意思是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形容人民生活极度困难。
同舟共济
此成语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意思是:吴国人与越国经常打仗,积怨很深,当他们同坐一条船过河时,遇到大风大浪,船就要被掀翻的危急时刻,他们忘记一切怨恨,互相关怀相救,好像人的左手右手。
任人唯贤
此成语出自《尚书-咸有一德》:“任官唯贤才,左右唯其人。”贤:有德有才的人。唯:只。任用德才兼备的人,而不管他跟自己的关系是否密切,只考虑他是否能胜任这个职位,而不看他的其他方面。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语是元代大画家王冕的《墨梅》诗中的两句。全诗是:“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前两句直指写梅花在何处,开时是什么情形;而后两句则赞美梅花的高风亮节。王冕所描写的墨梅,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虽然并不艳丽,但神清骨秀,孤瞻清逸,澄淡高远,有着独特的内在气质,它不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讨好人,只愿散发出清香,留在天地之间。比喻自己的成绩摆在那里,世人有目共睹,无须夸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