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徐沟红领巾爱心团一行人顶着深秋的瑟瑟寒意,前往宁武县东庄完全小学、迭台寺乡完全小学,五寨师范学校进行捐资助学。
东庄完全小学和迭台寺乡完全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以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为主,大多数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都十分困难。每到一处,早已得到消息的孩子们兴奋地趴在窗前张望着,不少村民也聚集在校门口等待。当爱心人士抱着爱心物资走进学校时,村民们立即鼓起掌来,孩子们也在教室内欢呼雀跃起来。
祁县的刘世英老师此次给两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带来近千元的备课本和学习用品等,谈及捐资助学的初衷,刘老师说:“读书能知天下事,孩子用功读书才能成就自己的将来,我只是尽绵薄之力。以后我还会继续捐助一些教学用具。”
爱心人士马爱仙老师则代表自己的家人当场资助4个孩子,并给孩子们带来许多的衣服、食品、书包等。
东庄小学的负责人动容地说:“学校大部分学生家庭贫困,但孩子们学习都很努力。徐沟红领巾爱心团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希望,给学校带来了活力。今天,他们又带来了这么多惊喜,今后我们一定努力把孩子们教育好,给爱心人士和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崔秀青大夫,上完夜班,不顾身体疲惫,早六点就出发跟随爱心团队看望了五寨师范学院的王瑞,残疾人(小儿麻痹)当场认领一个孩子。
据了解,徐沟红领巾爱心团是2014年由爱心人士张小义自发建立的公益性组织。团队成立3年来,在张小义的号召下,爱心团成员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中有教师、干部、公务员、企业职工、私营老板,还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用一份份爱心传递着温暖……截至目前,爱心团成员已由当初的十几人发展到231人,团队已累计资助贫困孩子271人,爱心捐款达30余万元。
谈及自己的捐资助学之举,现年53岁的张小义说,其实早在7年前,2010年的一天,他在《特别关注》上看到有些农村个别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种种原因随时都有可能因贫困而辍学的事情后,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拨通了省慈善协会的电话,表示愿意尽自己所能资助贫困学生,当即,他的想法得到了省慈善协会的赞许,经过与宁武县红十字会对接,他筛选确定了一个资助对象——8岁孤儿苏玉霞,小玉霞父亲因病离世,母亲随后也相继离开,张小义对小玉霞的身世深表同情,决定给予资助,帮助她完成小学、中学的学业。当第二年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叫“张小义去取证书”时,周围的人们才知道了张小义资助孤儿的事,很快,这件事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响应,于是,姐姐、二姐、女儿、弟媳相继开始了争抢认领,不到几天功夫,6个孩子都被领走了。
2014年底,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张小义组建起了徐沟爱心公益团队。一个接一个爱心助学行动在神池、宁武县“接力”。张小义的行为深深影响着周围的人,有许多同事朋友跟他一起加入了爱心团队。一次,他带着几个朋友去走访,其中有两个女士,几乎每从一个孩子家出来,她们都泪流满面,她们想不到孩子的生活会这么艰苦。回来后,都申领了资助对象。每次他去走访,朋友中有知道的,总会托他给孩子带些学习和生活用品。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有时候你不在意的一点钱或物,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但同时他也表示,不会去要求别人,只是呼吁。团队有个微信群,每个月张小义都要发布1次“集合令”。“我会联系当地各个村,把活动时间、地点定好后,在群里发布消息,有时间的爱心人士就会报名参加。”张小义说,团队每个月都要组织一到两次活动。目前,团队每年隔三差五都会探望留守儿童,并促成贫困孩子和资助者“结亲”。张小义还有一个习惯,他出门办事,习惯手里拎一个皮包,里面随身携带着贫困生的花名表,只要对方表示愿意资助孩子,他总会不失时机立马拿出贫困生的花名表“认亲”……“我们的力量虽然很小,但哪怕只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我们就依然去努力!”这是徐沟红领巾爱心团的理念。不记得是谁说过,行善之人,如星星之火,不见其盛,可以燎原。这恰是对徐沟红领巾爱心团的真实写照。我们衷心希望这份人间大爱能够持续流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