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提升了 生活空间大了 环境压力小了 卫生状况好了
————东湖街道市楼社区煤改气侧记
作者:苗志崇 时间:2017-10-23 次数:168 语音阅读:
“赶紧派人过来把这一段收拾了,老人们万一有个趔趄你担待得起吗?”西关工贸公司工作人员刘青昌站在市楼北街上焦急地打着电话。不到五分钟,另一名工贸公司工作人员刘长春开着车赶了过来。“这里管子的坡度必须留够,还有这边得给以后的道路硬化施工留出足够的空间。”两人紧锣密鼓地安排着接下来收尾的活儿。14天的时间,市楼社区西关厢煤改气主管道安装任务基本完成,路面填埋平整得也差不多了,刘青昌、刘长春两人又和东湖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商讨路面综合整治的事情。
西关厢是东湖街道市楼社区市楼附近的片区,包括东西南北四个街区,有居民300余户,1100余人。今年,不仅是煤改气、供热改造,市楼社区还将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西关厢道路硬化、街道靓化,改善环境卫生、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这一着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旧片区将彻底改头换面。
多年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西关厢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煤改气工程开工后,挖开的街道下面都是炉渣、灰沙等杂物,足有一米多深。刘青昌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是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那时候用炉渣铺平道路是一种习惯。
近年来,虽然经过多次综合治理,这块基础设施落后的积弱之地依然无法理顺群众生活与整体环境的关系,煤堆、料堆、排水、排污,都成了大问题。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开始之后,东湖街道、西关工贸公司、市楼社区多次研讨,决定对西关厢进行道路硬化,并在今年五月份开始了全面摸排,对居民住户进行了宣传动员,就道路施工改造有关事宜广泛征求意见,获得了广大居民的一致支持。我县启动煤改气工作,他们便将两项工作合而为一。
煤改气,不仅仅是长期沿袭生活习俗的改变,也意味着对传统思维和思想意识的改造。西关厢煤改气工程主管道全长900余米,实际施工长度为750米。虽然路段不长,但涉及到文物保护、道路排水等方面,设计施工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东湖街道煤改气工程的首役,打好打胜这场民心工程,对于煤改气、供热改造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很好示范作用。
为了做好这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东湖街道研究制定了《2017年散煤治理暨冬季取暖实施方案》,同时成立煤改气领导小组,设立专门负责机构,实行工作日报告制度,实行了“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模式,街道、社区、工贸公司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日,进入全天候作战模式。
人心齐,泰山移。为了让这项工作扎实推进,工作人员带着宣传资料进家入户,面对面地为居民讲解煤改气工程的意义、奖补政策,细致解答群众的有关问题。“燃气安全吗?”“煤改气以后是不是花费多了?经济负担重不重?”“出了故障怎么办?”……面对一个个的疑问,工作人员们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讲解、计算,化解了群众对于煤改气认识中的误区和疑虑。经过大量的前期工作,煤改气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拥护和支持。西关厢居民不仅接受了这一新事物,还自发地行动起来,清理各家门前的煤堆、料堆,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社区居民乔大妈高兴地说:“1900块钱,不光是把煤气送到家里,还有燃气灶、壁挂炉和燃气表,真是太划算了。”
煤改气工程对于西关厢来说,意义并不仅仅是燃煤取暖历史的终结,生活垃圾少了,生活空间大了,环境压力小了,卫生水平提升了,这些真真切切的感受触动着每一个西关厢的居民。“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了,管理难度降低了。真是双喜临门的好事情!”市楼社区主任牛巧红深有感触地说。自从参加工作以来,牛巧红不知道做过多少次的环境治理工作,这些沉疴已久老大难问题总是去了又来,周而复始,但这一次真的不一样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