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不知不觉,乒乓球在我县“落地生根”已超过半个世纪。作为一项拥趸众多、已然枝繁叶茂的群众性体育项目,乒乓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它不再仅仅是群众日常锻炼项目,还成为学生发展特长,用来叩击升学大门的“敲门砖”。频繁举行的各类业余、专业赛事,屡屡获得荣誉的清徐籍乒乓球选手更是为我县“体育强县”的金字招牌增添了无尽的活力与荣耀。回顾数十年清徐乒乓球的坎坷之路,仿佛是浏览一幅涵盖了时代发展、人民生活的众生百态图,其中的苦乐甘酸、欢笑泪水,凝结在这个小小银球上,不停地跳跃、跳跃……
A小小银球,数十年甘欢与共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乒乓球运动是深受各类人群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我县的乒乓球运动开展早、群众基础好,究其根源,要追溯到容国团为新中国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上世纪50年代。爱国情感热烈的清徐人民迅速将这项为国争光的运动在全县广泛开展,在我县部分学校率先推开,并成为中小学常设体育项目,而后逐步发展到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当时没有乒乓球协会,也没有一个正规的场地供爱好者活动,县文化馆就腾出一间屋子,安装了乒乓球台,作为爱好者的活动之地。
在一次全县职工乒乓球比赛中,我县乒乓球爱好者孙学恒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冠军。上世纪60年代初,县乒乓球协会成立,孙学恒担任了协会主席。之后,又一位乒乓球爱好者啜希忱在第二届县运会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次年,被县体委选送到太原市少体校乒乓球队进行专业训练。回来后,啜希忱在县城组织假期小学生乒乓球业余培训,先后培训学生300余名。上世纪70年代,小小银球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乒乓外交”、“小小银球转动地球”的佳话再次掀起清徐的乒乓球热潮,下乡知青将先进的乒乓球技术带入清徐大地。我县设立了少体校,为省专业队、部队专业队、各基层单位输送了大量的运动骨干。1972年,啜希忱担任了县乒乓球协会第二届主席。上世纪80年代,我县乒乓球爱好者初步掌握了“弧旋球”技术,标志着清徐乒乓球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988年,郭潘担任县乒乓球协会第三届主席,1996年,主席由成占军接任,2006年县乒乓球协会换届,高步全任主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的乒乓球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蓬勃势头。截至目前,我县的乒乓球佼佼者们已经走出清徐,迈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本地的爱好者们也在省、市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指导下,酝酿着新一轮的“乒乓球”浪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徐乒乓球是我县各类体育项目中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项目,纵观全省各县区,清徐乒乓球“只争第一”!
B三尺球台,舞动生活的节奏!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无论是在人员的培训上还是各项赛事的参加、评比上,我县的乒乓球事业都可以说蒸蒸日上、战果辉煌。尤其进入1970年代,啜希忱担任乒乓球协会主席后,在县少体校设立了乒乓球班,开始对少年儿童进行系统的业余培训,使我县的乒乓球技术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培养了一大批乒乓球后备人才。1973年,县少体校乒乓球队首次赴太原参加了在市少年宫举行的全市少儿乒乓球赛,获得了小学组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使我县的乒乓球事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之后的几年,我县乒乓球队员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屡有骄人成绩获得。进入1980年代,从北京体院毕业后调回县体委工作的刘贵保担任了乒乓球教练,开始传授弧旋球技术,促进了全县乒乓球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县少体校也增设了幼儿乒乓球班,从娃娃时期就抓好乒乓球的训练,使这项体育活动更加规范化,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与此同时,我县的职工乒乓球运动和农村乒乓球运动也开展得十分活跃,县化肥厂、县农机厂、县职工代表队、县煤运公司代表队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每个村也都设有乒乓球台,不仅培养了大家良好的兴趣,而且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多年来,我县的乒乓球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乒乓球高手,像白洁、刘帆、康龙、刘婷婷、姚珂、常栋等,不仅在各项比赛中成绩优秀,还被太原十中、省乒乓球队、江苏南通乒乓球训练基地等学校和球队慧眼识中,成为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提起这些荣誉和成绩,“专业人士”啜希忱老师如数家珍:“一些社会成功人士像中国长安集团副总裁廉刚,现任省体育局局长苏亚君等也曾经是我县少体校的运动员,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从1970年代初到现在,我县参加过全国、省、市的各类比赛60余次,获得名次的选手有200多名。我县的乒乓球事业真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C光荣与梦想,在希望中前行!
提起“韵宝征”这个名字,爱好者们都知道,在清徐县及周边地区的乒乓界中是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的细腻、独到的乒乓球技术令所有对手不敢小觑,但是韵宝征最令人钦佩的,不是他日积月累的深厚乒乓球造诣,而是他对我县乒乓球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006年乒乓球协会换届,韵宝征担任了县乒乓球协会秘书长。出于对乒乓球事业的爱好,韵宝征又成立了乒乓球俱乐部,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培训少儿乒乓球队员,积极组织、参与各类赛事。没有场地,就在乒乓球协会租赁的办公室摆上球台。没有学员,他就从自己的女儿开始训练。韵宝征说:“乒乓球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培养孩子昂扬的自信心与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炼孩子体能技能智能的一项全方位的运动。”
去年夏天,一名考上大学的少女在母亲的陪同下来找韵宝征,希望体弱多病的女儿利用假期学学球,增强增强体质。结果这个女孩打了十来分钟,就因为体力不支而晕倒。后来,在韵宝征的耐心教导下,女孩坚持天天前来练球,一直坚持了两个月,乒乓球技术有了较大长进。十月份到了大学后不久,女孩发来一条信息,感谢韵宝征老师的辛勤培育,称正因为有假期坚持练球的基础,进入大学后,不仅体质得到很大改善,还直接进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还有一名小升初的农村孩子,上初中时借读到我县某初中,入学时,别的孩子要交一笔不小的借读费,但就因为这个孩子乒乓球打得好,学校不仅免除了借读费,还在其他方面给予了一定的照顾。该校校长说:“我们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孩子。”……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今,前往俱乐部打球、学习的人群络绎不绝,打球不仅锻炼了爱好者的身体,还为越来越多的学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精彩世界的大门。健康的生活、美好人生——这就是乒乓球回馈给爱好者们热情的礼物。“乒乓球是一项令我遗憾的‘事业’!”韵宝征这样说,由于工作的原因,宝征失去了很多赛事活动,失去了很多提高技艺的机会,最令他惋惜的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都很少。遗憾归遗憾,该干的工作还是得要做好,“乒乓球其实就像现代经济社会的浮标,只有我们把各自的事情做好了,它才会在我们的共同的努力下越来越高!所有的光荣、梦想和希望,都在于我们平时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