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向“义井”都是爱
——徐沟红领巾爱心人士奔赴忻州神池义井捐助侧记

11岁的冀雁蓉,父母离异,父亲又患疾病,孩子无人照顾,9月10日,她却多了一个漂亮的“阿姨”——路春娥;
8岁的张玉莹,父母离异,父亲又外出打工,只能靠爷爷奶奶抚养,9月10日他多了两位“亲人”——王美英夫妇;
10岁的李鑫怡,几年前父亲车祸去世,靠母亲一人种地抚养她和身患重病的弟弟。9月10日她多了一个“家”——段晓玲全家;
9月10日,在神池义井捐助活动启动仪式上,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来自我县的布永红、路春娥、王美英夫妇、段晓玲一家、刘小军的妻子等爱心人士代表,在徐沟红领巾爱心团团长张小义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远赴忻州市神池县义井明德小学,与自己资助的孩子见面。
感动,在这里流淌
记者随同爱心团队来到这个距离我县300多公里的偏僻小镇,虽然时间已到中午,孩子们却还在苦苦等候。
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一张张质朴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这里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不一样,他们的脸红红的,不太敢跟陌生人说话,一个个怯生生的。可当爱心人士拿出一件件文具盒、书包等学习用品时,孩子们咧嘴笑着,拍打着手掌,绽放出从未有过的纯真笑脸……
这天,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冀雁蓉最开心的日子,身材瘦小的她和其他16位贫困孩子一样,不但可以每人获得300元资助金、衣服、书包等爱心物品,而且在现场还见到了城里的“亲戚”。路春娥这次是代表爱人武凯红来的,他们这次认领了包括冀雁蓉在内的3个孩子。这三名孩子的家境都很窘迫,路春娥和爱人得知三个孩子的情况后表示愿意资助他们。她说,现在家里经济比较宽裕了,平时我们只要节省一点,就可以帮助到一位孩子解决他们生活学习的大问题。

一年级的张玉莹父母离异,小玉莹随父亲生活,但父亲外出打工,平时靠爷爷奶奶抚养。小玉莹乖巧懂事、学习认真。新加入爱心团队的王美英夫妇在了解了小玉莹的情况之后,心疼之余,决定帮助小玉莹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业。夫妇俩拿着准备好的书,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肩挎新书包、手拿红包的10岁女孩李鑫怡此刻一脸灿烂,在众人的眼中,她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几年前父亲车祸去世,母亲独自一人抚养她和身患重病的弟弟。这是段晓玲结对子的孩子,这次,她和丈夫把只有6岁的孩子也带来了,为的是让孩子感受艰苦山区孩子们的优良品质,学习大山孩子们身上的坚韧……“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再联系我们。”一句句暖心的话,一笔笔善款和一份份爱心,犹如一股股暖流,在这个小镇里涌动。
爱心,在这里播撒
热心人张小义今年53岁,他是此次爱心活动的发起人,也是徐沟爱心团队的团长,该团队成立于2014年,3年来,在他的号召下,爱心团队越来越大,他们中有教师、干部、公务员、企业职工、私营老板,还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用一份份爱心传递着温暖,以无私的爱昭示着人间最美的良知……截至目前,该团队已累计资助贫困孩子245人,爱心捐款达30余万元。
“一个孩子一年300元,钱不多,但能让孩子们坚持把学读下来。”谈起当初捐款的初衷,张小义回忆,2010年的一天,他在《特别关注》上看到贫困儿童艰苦的学习条件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拨打省慈善协会电话,当即,他的想法得到了省慈善协会的赞许,经过与宁武县红十字会对接,他接手一个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也相继离开,名叫苏玉霞的8岁孤儿,决定给予资助,帮助她完成小学、中学的学业。当第二年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叫“张小义去取证书”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才知道了张小义资助孤儿的事,很快,这件事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响应,于是,姐姐、二姐、女儿、弟媳相继开始了争抢认领,不到几天功夫,6个孩子都被领走了。从此以后,他走上了不间断资助贫困孩子之路。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2014年底,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他组建起徐沟爱心公益团队。一个接一个爱心助学行动在神池、宁武县“接力”。在他的组织下,已先后组织了13期公益活动,所捐钱款已达30余万元,学习用品、衣物、食物等不计其数。目前,协会已有爱心会员210人。协会成员的爱心足迹遍及了宁武、神池的15所学校。团队有个微信群,每个月张小义都要发布1次“集合令”。“我会联系当地各个村,把活动时间、地点定好后,在群里发布消息,有时间的爱心人士会报名参加。”张小义说,团队每个月都要组织一到两次活动。目前,团队每年隔三差五都会探望留守儿童,并促成贫困孩子和资助者“结亲”。张小义还有一个习惯,他出门办事,习惯手里拎一个皮包,里面随身携带着贫困生的花名表,只要对方表示愿意资助孩子,他总会不失时机立马拿出贫困生的花名表“认亲”。
7年来,他带动社会力量持续为乡村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的资助。7年来,张小义和爱心人士利用工作之余、周末时间走村进寨,走访大量贫困、留守学生家庭,默默资助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孤贫儿童,他们几次到忻州、宁武等贫困山区看望孩子,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成功资助了100多名孩子。在本次结束的神池义井之行,他们又带回了100多名贫困孩子资料……
作为这次爱心分队队长的布永红,深受张小义的感染,她对张小义等爱心人士默默资助贫困地区的孤贫儿童的善举非常钦佩,并表示愿意加入其中,愿意为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做点事情。她这次也认领了3个孩子,并带动了她的妹妹布丽红加入爱心团队。

期待,在这里发芽
神池县是忻州市级贫困乡之一,这里的小学地处山区,是一个偏僻的寄宿制学校,这里的孩子家里都极其贫困,有的甚至吃不上饭,更让人心疼的是,有很多孩子,竟然要走4公里以上的路才能来上学。按常理,一般学校上课规律是上5天课休息2天,但这里的师生们却总是连上10天课休息4天,只因这里太贫困了,只因这里的孩子们离学校太远了……据悉,学校之所以把2周的课合在一起上,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学校处于山区,路途遥远,学校又没有校车,老师、学生回家一次很不容易。午饭时间,爱心团队的成员和学校的学生一起就餐。茴子白、土豆丝……只有简单的四个素菜,可每一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这次随行的4个在家里挑肥拣瘦惯了的孩子,也丝毫没有挑食的现象,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12岁的刘艳飞是个五年级的学生。在他看来,这样的饭菜,已经比在家里强多了。他说:“还是学校里的饭好,在家我只能吃到土豆和茴子白,这里还有鸡蛋和肉吃。”该校校长介绍说:“学生一天的用餐,考虑到经济原因,孩子每顿饭学校补贴一顿营养早餐,晚饭加一个鸡蛋。”
“孩子们很懂事,虽然很多孩子从小没有父母关爱,但都很坚强。”校长的一番话让参加走访的爱心妈妈们黯然泪下。亲眼看到了这些贫困孩子的生活现状后,她们都觉得很揪心。她们表示:“回家后,要发动更多的亲朋好友来帮助这些孩子。”爱的潜移默化让更多的人感染了爱,让更多的人投向了爱心活动。据统计,就在义井行回家的这几天,一个接一个爱心助学行动在“接力”,已经又有5个幸运的孩子找到了“家”。
“助学捐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社会上还有很多人需要得到帮助,我们也越来越感觉到做公益需要‘人多力量大’。”张小义说,他期待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爱心团队,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奉献爱心的事业中来。把爱心和正能量传递下去,帮扶更多的贫困儿童。
徐沟红领巾爱心团团长电话:15513800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