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石昌普 作者:高松如 时间:2017-09-18 次数:27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的外公姓石名昌普,字忠海。山西法政大学毕业,1965年去世,享年71岁。外公曾经是清源城西关的首富。有次我去表弟石智深家,他拿出张旧照片问道:“你看看这张照相,哪个是你外公?”
  照片上题有“清源士绅欢送武县长、马秘书摄像”,所以,我很是惊奇。在我的印象中,外公只是个低调、无争、干瘦的老头,怎么会和县太爷坐在一起照相呢?照片确实是太老了,落款是民国二十三年。我在外公家从来也没有见过此类照片,看了好一会儿才认出其中一人与我的二舅壮年时的外貌极像。细算一下,民国二十三年时的外公正当壮年,这与我记事起所认识的外公的外貌相差实在太大了。“这张照片是从哪里来的?”我问表弟。
  表弟回答说:“这是你四舅舅家的小子,不知道是从县里的哪个机关弄回来的。上面还有两个人不知道是谁,他只知道这张照片与你外公修滚垄堰有关。”
  四舅的小子当然也是我的表弟,可是我们的年龄相差太大,远不如我和智深表弟知道的事情多。修滚垄堰是个大事,可惜民国时期的清源县没有修志。所以,有关外公和滚垄堰的一切,也就只能是靠口口相传了。自我记事起,外公一家就住在西关官道旁的祖屋,一个小小的三合院里。小时候到外公家,从市楼到老爷庙街道两边的房屋尽是商铺改成的民居。在1956年的合作化之前,山西商旅的运输工具还有骆驼。所以,我也曾见过大队的骆驼卧倒在旧日的茂隆店的门前。众所周知,民国时期山西的交通线主要靠的是官道。而官道从西关穿村而过,占尽了天时、地利的西关肯定就是清源县的交通、交易中心!清徐县城古称梗阳,比晋阳城都建的早。咱们就单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依梗阳城北新建清源城算起,清源西关至少辉煌了一千三百年!
  父、母亲都告诉过我,西关村曾经有一半的房屋都是外公的产业。可智深表弟说外公的产业占不到西关的一半,石家的大车店、骆驼店等店铺也就是老爷庙至阁儿这一片。我当然记得关帝庙前不远曾经有过一座阁儿,智深表弟说全称是玉皇阁。不过,他也承认当时西关村的房产和店铺数我外公多。我的外公早已故去,如今我们这些后人也就只能凭记忆中老人们的只言片语来还原历史了。日本人占领了清源城后,多次动员我的外公出山去担任伪职。可是外公拒不出山,还对家人说:“饿死也不当汉奸!”
  听父亲说,当时,日本人打进来后,注重的是公路。紧守着官道的西关村渐渐失去了交通要道和交易中心的位置,再加上战争期间商旅减少,外公家的铺子也就开始亏本。我的外公坐在家里不去任伪职,失去经济收入的石家不得不靠变卖祖产来过日子。抗战时期的清源县城有两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共和国县志上说,梁成哲是为了吃碗饭而去当了汉奸县长。而我的外公却是因为不当汉奸而卖光了村里的房产来吃饭!
  当然,我的外公作为西关的首富,凭西关街道上那么多铺子的积累,坐在家里吃上八年也不应该吃穷!可是,我的外公确确实实是在八年抗战中把西关村的房产都给卖了。那么,原先积累起来的财富都干了啥了?
  我当然要和智深表弟探讨这个问题,他回答说:“都修了滚垄堰了。”
  1958年大炼钢铁时,我也曾进白石沟里去参加劳动。当年进白石沟必然要经过滚垄堰,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滚垄堰,很是惊奇!那大块大块的大条石垒起来的滚垄堰看起来坚固无比,而修建这样坚实的滚垄堰所要花费的钱也可想而知了。
  我想我的外公修滚垄堰的目的就是将白石河水分流,以减轻洪水对西关的压力。同时,当然也就减轻了洪水对清源城的压力。所以,滚垄堰如果不是用那么大的大条石严丝合缝地叠起,就很难抗住夏季白石沟突然爆发的大洪水。从我记事起至白石河改道,白石河曾多次决口,附近六合村的地也曾多次被淹。可是,白石沟口的滚垄堰却岿然不动!西关及清源城也就安然无事。
  白石河是在文革前由县里堵塞了南河道,迫使白石河水统一都走北河道。我翻看了共和国县志,有关此次水利上的大动作没做多少解释。1969年白石河突发大洪水,洪水翻过白石河堤冲入了西关,紧接着冲垮了清源城墙后冲入了清源城中。顿时,清徐县城成了一片泽国。不过,此次大洪水也验证了我的外公修建滚垄堰的合理性。我和智深表弟都认为,没有相当的知识是做不出滚垄堰这么高明的设计的。历来都是时势造英雄!这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恰好我的外公是西关的首富,有钱!而他还是民国初年的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既然能和县太爷坐在一起去照相,估计县太爷也会支持。
  大家都知道,西关的地面要高出清源城的老西门很多。通过1969年的那次大洪水我就明白了,肯定是几百年来白石河发大洪水淹过西关多次,这才使西关的地面逐渐高过清源城很多。还有,每年的五月初五是西关的庙会。我记得中学历史课本上讲过,五月初五是纪念屈原的。可是西关村只有关帝庙和龙王庙,这都跟屈原没有半点关系。想起我的学长王诚写的书“古城春秋”,书中说五月端午是纪念张姓的三世祖台骀带人打开了灵石口,空出了晋阳湖。这个事情在“山西通志”上有记载,王诚说的话当然是有据可查。台骀公是后人们把他奉为汾河神,而白石河是汾河的支流。那么,西关人抬出台骀公来,当然是希望汾河神来管住白石河了。在中国人的意识里,老子管儿子是天经地义!当然了,这只不过是西关人的美好愿望罢了。可是,这个庙会到底起于何时?我的这个猜测对否?由于西关没有村史,也就无法一一考证了。
  表哥石效武的年纪比我大,有关外公的事情自然知道的比我多。听他讲起一件事,1956年初级合作化时,他曾经到仁义村的地里偷吃葡萄,结果让人家逮住了。看园子的人一开始很凶,后来知道了他姓石,就问:“石昌普是你什么人?”
  表哥照实回答说:“是俺爷爷。”
  看园子的人听后态度立刻和缓,并且说:“你爷爷修了滚垄堰才保住了这片葡萄园,你可不能再来糟害了。回去吧!”
  当我问及修滚垄堰所用的钱财,表哥石效武说:“我记得爷爷说过,修滚垄堰时是他的同学在咱们县当县长。当时县里出了一部分钱,剩下的就全是爷爷出了。还有,那一年西关要在老爷庙建个学校,可是没有钱来建校舍。那个时候家里的钱都用在修滚垄堰上还不够,可建学校又是个造福乡里的好事情。爷爷就把官道南口的一个骆驼店给卖了,用一部分整修了老爷庙,剩下的钱就全用在修滚垄堰上了。”
  由此看来,我和智深表弟的猜测完全是对的,石家累积起来的财富都修了滚垄堰了。所以,在八年抗战中西关丧失了交通要道和交易中心的地位,石家的买卖才会全都亏本。我的外公不任伪职当然也就没有薪水,只能靠变卖祖产来度日了。
  照表哥石效武所说的话来分析,那张老照片上的武县长就是我外公的大学同学。所以,我的外公才会和县太爷坐在一起去照相。我的外公修了滚垄堰保住了西关,当然首先是保住了石家的产业。可对武县长来讲,也就保住了清源县城。只要保住了县城,当然也是他这个当县长的政绩!所以,武县长离任时和我的外公一起照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惜的是,民国时期的清源县没有修志,咱们共和国县志上的水利篇也没有提及滚垄堰。
  总之,我的外公作为当时的西关首富,并不是外省人印象里的山西守财奴。我的外公耗尽家财修建了滚垄堰,固然是有保住自己家业的私心,可在实际上也确确实实是保住了清源县城。整修老爷庙建学校,却是实实在在为全西关的人做了善事!
  我的外公家是连续几代单传,到了我外公这一辈,他连个姐妹也没有。可是,他却有五子三女。如今石昌普的后人众多,大都在太原市。可也有远在北京、河南的,最远的在澳大利亚。这用咱们中国人传统的习俗来讲,这是外公石昌普做了善事而应该得到的善果!我作为石昌普的后人,当然亦感到非常自豪!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