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竞争综合化的时代,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力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最具竞争力的重要国力,而我们的学生未来能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呢?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观念,怎样帮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更好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参与国际社会的竞争呢?网络教学既符合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又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崭新课题。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优化了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唤起了儿童学习的兴趣,从中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特别是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十会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那么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恰当的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起到变复杂为简单,画龙点睛,水到渠成的效果。为此,针对这堂课的多媒体运用做了如下总结。
一、利用音乐,渲染气氛,激发真挚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激情满怀,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教师可以根据社会教材,结合少年儿童的这一情感特点采用播放音乐的手段,以达到渲染气氛的效果。《走进新时代》一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要点是:知道新中国有那些新成就,所以一开始的导入,是从学生最为熟悉的一首歌《走进新时代》。随着音乐的缓缓流出,学生慢慢的溶入旋律当中,轻声哼唱,接下来的引入水到渠成,从歌声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中国的发展。
二、利用图片,视觉冲击,加强感性认识
在教学《火烧圆明园》这课时利用多媒体将一张张历史的画面,那一张张浸染耻辱的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那一个个在殖民者统治下生活的中华儿女。看着这些图片,想着那段历史,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祖国曾经的落后遭受到的打击、耻辱。每个学生都沉默了,我知道这些图片已经烙入了学生的心中。
三、利用录像,再现情景,身临其境,加深感触
录相画面色彩丰富,真实传神,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扣人心弦的声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历史纪实片,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再现历史,让人身临其境,获得的感受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了。
四、利用网络,有所取舍,拓展知识面,提高兴趣。
网络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对于学生不了解的想了解的都可以一一满足。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调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当然学生的索取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为此我特意准备了一个圆明园资料库。在里面包括了生活的许多内容资料,有地理气候、人文景观、圆明园遗址……对于这些内容,我把自主权再次交给学生,“我想了解……”学生的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因为是自己想了解的感兴趣的,那对知识的掌握更是轻松愉快。
我想,有了这一次成功的教学,我已经充分体会到了多媒体运用对于课堂学习的帮助,这些经验对于自己对于学生的受益都是无穷的。我将会继续努力,抓紧这个利器上好每一堂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