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便民亲和专业的家门口医院 ——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回眸 作者:白俊英 时间:2017-08-25 次数:15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十八大以来,我县坚持以政府主导、城乡联动、机制保障、精细管理、综合考核为重点,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探索启动“医联体建设”,打造县乡村一体化的“三级联动”模式,整体推进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一级联动。由省人民医院托管县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与县二院建立医联体,省中医院附属医院与县中医院建立医联体。托管形式从“医院托管”到“团队对团队,科室对科室托管”。引进省级专家为特聘科主任,县级医院选聘执行主任,新开设血液透析、肿瘤、消化等8个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5项,以微创手术为突破,提高疑难及危重症的救治能力。托管五年,年门诊量增加了12万人次,住院人数翻了一番,手术量提高3倍,县域内住院比例提高30个百分点。
  二级联动。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孟封、柳杜两个乡镇卫生院,第一年输血式帮扶,即人员、设备等下沉乡镇卫生院。第二年培养乡镇卫生院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第三年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独立开展诊疗服务,并拓展服务项目。
  三级联动。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五化”、“五统一”管理,即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化、乡村医生资质合法化、乡村一体化管理、服务规范化、考核制度化和行政、人员、业务、财务、药品统一管理。
  2017年2月,我县被确立为全省第一批开展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试点县,确立了“县级医院提能力,乡村两级保基本,预防为主治未病,健康清徐一体化”的工作思路,组建成立了清徐县人民医院集团及清徐县第二人民医院集团,公开选聘两个医院集团院长。医院集团分别组建了集团理事会和监事会,完善了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
  加大卫生投入。完善对公立医院基础建设、设备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财政保障措施,从而实现资源下沉。投入450万元,用于购置彩超、DR等医疗设备,目前资金已到位;投入1450万元用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投入200余万元用于王答卫生院重建项目。
  构建分级诊疗框架。我县出台了《关于印发清徐县新农合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目前,已确定了215个分级诊疗病种,单病种补偿比例由75%提高到78%(县中医院80%),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部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医院集团建立了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细化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具体要求、标准、流程等,逐步健全县、乡、村各尽其职的分级诊疗制度。
  打造崭新服务模式。将家庭医生、家庭健康档案、服务下沉等整体打包,努力将医疗资源直沉社会“神经末梢”,通达千家万户。印制了2万本家庭个性化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家庭签约政策、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食疗治未病等,向签约人员免费赠送,在宣传政策的同时,主要用于记录家庭健康体检数据。医院集团选派专家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一对一”的连续性健康管理。
  2014年8月,我县被确定为全省18个分级诊疗试点县之一。县卫计局严检遵照国家卫计委关于开展实行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支付方式改革为杠杆,通过不断调研摸索,总结出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工作机制,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在住院方面,实施了按病种付费的分级诊疗制度。
  2014年10月,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清徐县新农合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确定100个分级诊疗病种,选择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王答乡卫生院和清源镇卫生院先行试点,2015年6月其他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展分级诊疗工作。2015年10月又增加了101种分级诊疗病种,分级诊疗病种达到201种。单病种补偿比例由75%提高到78%(县中医院80%)。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县外转诊医院,新增徐沟、集义、王答3个乡镇可以到县第二人民医院办理转诊手续,并依托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外转诊的绿色通道。
  2016年8月,结合我县分级诊疗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为方便广大群众就医,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加强基层首诊力度,合理分流患者就医,我县在原有201种分级诊疗病种的基础上,又新增14种单病种为分级诊疗病种,目前,分级诊疗病种达到215种;在门诊方面,乡、村两级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了门诊统筹协定处方管理方案。通过收集参合群众以及征求乡村医生的意见,开展了48种(类)协定处方管理。县级医院按病种最高限额付费,乡级卫生院按最高限额的80%付费。对实施的分级诊疗病种取消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患者按不超过最高限额的相应比例进行支付,超额不补,超额部分由医院承担。并严格实行对外转诊制度,将县人民医院、县二院确定为县外转诊医院。同时,依托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外转诊的绿色通道。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门诊统筹协定处方管理实施方案》,同时按照省市慢性病门诊管理要求,开展了慢性病门诊补偿工作和25种重大疾病限额定点补偿工作。
  自2014年实行分级诊疗制度试点工作以来,我县工作平稳有序推进,达到了“五升二降一平稳”的良好效果。“五升二降一平稳”(“五升”是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数上升、患者实际补偿比例大幅提升、县内定点医疗机构收入上升、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医技人员诊疗能力提升、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和检验检查能力提升。“二降”是县外住院人数下降、患者个人实际支付费用下降。“一平稳”是有效保障了新农合基金的平稳运行)。
  从数字看分级诊疗成果。从县外住院情况看:2014年县外住院补偿8998人(次),补偿金额4757.99万元;2015年县外住院补偿7442人(次),同比减少1556人次,下降了17.29%,补偿金额3919.66万元,同比减少838.33万元,下降了17.62%。2016年县外住院补偿6707人次,补偿金额3441.86万元,同比减少735人(次),下降了9.9%,补偿金额3441.86万元,同比减少477.8万元,下降了12.19%。
  从县域内住院情况看:2014年县内住院补偿12995人次,次均费用5388.06元;2015年县内住院补偿14112人(次),同比增加1117人(次),提高了8.6%,次均费用4715.67元,下降672.39元,下降了14.39%。2016年县内住院14346人(次),同比增加234人次,提高了1.66%,次均费用3163.01元,下降1552.66,同比下降32.92%。2015年分级诊疗住院补偿3363人(次),补偿776.35万元;2016年分级诊疗住院补偿4472人(次),同比增长32.98%,补偿1586.11万元,同比增长104.30%。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