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无俗韵,游墨有余香 ——浅析高中昌先生“竹枝词”之意境美 作者: 时间:2012-04-29 次数:36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石履山
  “拜读华章夜已深,一篇更比一篇精。翻书唯恐惊妻醒,慢用纱巾半掩灯。”这是我深夜拜读高中昌先生“拾暇近咏”时写下的一首七绝,从事中可以看出我读诗集时的喜悦心情与陶醉之感。
  高中昌先生的诗词,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每首诗都蕴含着很多的人生哲理。欣赏他的诗文,能够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寄托我们的一片情思,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陶情养性,推平敲仄,确让人受益匪浅。
  高中昌先生对传统的诗词曲律的研究有着很深的底蕴。在他的笔下,无不激荡着理想的浪花。许多作品真挚热烈,淳朴健康,豁达向上的诗情,总是不同凡响。朴素的诗语,恬淡自然又气势非凡;浪漫的诗魂,想象瑰丽又落笔有神,充满了怡然自得的情趣,令人折服。
  近读先生几首《竹枝词·农田乐事》,感慨万分,喜不自禁。这些诗写得别出心裁,独领风骚,令人耳目一新。
  “菜花畦上绿初鲜,培土分秧笑正甜。转看娇妻泥两手,丫丫给爸点支烟。”全诗有很强的抒情效果,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优雅、洗练、恬淡、抒情、耐人寻味。特别是“泥两手”、“点支烟”毫无华丽诗藻之嫌,是大白话,但土而俗,雅而精,实乃神来之笔。
  “暖扒塑棚现碧空,寻芳三五已嗡嗡。娇声一笑轻轻问,谁是花儿谁是蜂?”该诗用了“寻芳三五”发出的嗡嗡声,点名是花香引来蜜蜂了。但他不去描写蜜蜂,而是将笔锋一转,玲珑俊俏去写娇妻了。娇妻莞尔一笑,故意含情脉脉提出疑问:到底谁是花儿谁是蜂呢?惟妙惟肖地传达了人物的幽默情感与愉悦情趣。先生的神思毫无束缚,而是用这散淡且充满诗意的笔调,将情窦初开的少妇写了个活灵活现。分明是她以花自喻,却有意撒娇,实在是极富感染力,令人怜爱有加。先生用传神的手法,把读者的心扉撩拨得舒舒服服,熨熨帖帖,让人嗅出了生活的乐趣、爱情的甜蜜。这种令人神往的情调,远远比那“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要高雅得多的多。
  在先生的笔下,风韵华彩的“空中彩戏”也写得妙不可言。看那“乡村汉子”的“虎步掂云”“竟把霓裳舞向天”。情绪的激昂,风格的遒劲,气势的磅礴,把清徐的背铁棍推向了艺术的巅峰,真正达到了“无人不叹凌空妙”的佳境。
  高先生用他那散文化的叙事点景之妙笔创造气氛,引人入胜,体现出了一种优美、自然、健康的思想倾向,实在是难能可贵。
  再看先生的“朝阳铺过北山坡,俏影翩翩如画多。”描绘了如诗如画的山野风光。一个“铺”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可谓异曲同工;“山中早有新生绿,引蔓牵瓜守爱长。”一个“新生绿”亮出了生机勃勃,一个“引蔓牵瓜”讴歌了情长意远的绵绵恋情;“郎肩两柄锄含笑,妹唱朝阳歌亦香。”展示出夫唱妇随的恩爱之情。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尽显其中。不难看出,高先生已将他自己沉醉在了广阔优美的大自然中,并用他那深长的韵味,无限的感慨,飞扬的神思,吸引读者与他一道进入了一个崇高的境界,生活的情趣,爱情的甜蜜,家庭的幸福,尽现笔端。
  落笔无俗韵,游墨有余香,是高中昌先生的高明之处。先生作诗,总是意在笔先,工于练意,以情感人,又为情而诗。利用赋、比、兴,将情、理、美蕴含其中。寥寥数笔,淡淡几句颇具神韵。其眼界之广,感慨之深,确实是不同凡响,他实在是文朋诗友的良师、益友、楷模。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