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宇是一名马上参加中考的学生,可连日来,他不是利用仅有的时间抓紧复习迎接考试,而是情绪反常、逃学厌学,甚至提到学校或者班级就有抵触情绪。小宇的妈妈说,孩子天天晚上9点半下学,回来匆匆吃点饭就开始作业,一做就是午夜12点多甚至一点,“天天恶性循环,孩子身体休息不好,第二天到了学校难免犯困瞌睡,老师便恶语相加,什么‘学习不行课堂还睡觉,以后你就是个扫马路的命’、‘是不是得把你的脑子放洗衣机里搅一搅?为什么天天迷得一锅粥。’”还有一次,小宇拿着一道难题去问老师,老师竟然说他“到现在了这么简单的题还不会,你跟傻子有什么两样?”小宇的妈妈伤心地说:“到了关键时期,老师们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潜力,在中考中能突破自己,取得好成绩,而不应该如此讥讽学生、打击学生,导致他们谈学色变。”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且非常渴望被人尊重,大人如此,孩子也同样。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成人,他们通常比成人更敏感、更脆弱、更经不起打击,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反应也更为极端。面对参加人生第一次大考的中学生,整个初三阶段,复习、备考十分紧张,他们承受的生理、心里压力也较大,老师和家长不该用如此方式“激励”孩子,而应在正确引导和帮助的前提下,以肯定和鼓励的方式鞭策孩子,让他们放松心态、快乐备考。
中考在即,希望老师和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自信中走上考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