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四个注重”要求落地生根 作者:粟实 时间:2017-05-08 次数:14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四个注重”的要求,不是一般的纪律要求,而是政治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践行,关键是在怎么样对待权位、用人、利益和组织上经得住考验,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同时,从党内政治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让“四个注重”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对领导干部严格自律提出“四个注重”的要求,这不是一般的纪律要求,而是政治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上把大势、看问题,关键要在怎么样对待权位、怎么样对待用人、怎么样对待利益、怎么样对待组织上经得住考验,在严格自律上立起标杆当好表率,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立足“四个注重”的时代价值,增强思想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注重”的要求,抓住了领导干部严格自律的要害,是对世界各国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和我们党60多年执政经验的总结,更是适应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的必然要求。
  一个政党长期执政,很容易产生特权意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致命根源就是极其腐败的官僚特权阶层。我们党在领导干部中强调反特权问题,早在七届二中全会就鲜明地提出了。习近平总书记批评特权问题危害时,也指出“这些特权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引起了群众极大不满。我们决不能见怪不怪!否则,群众是要戳脊梁骨的!”特权阶层一旦形成,必然任人唯亲。上世纪中期的东德统一社会党在干部任命上裙带关系盛行,导致官商勾结成风。我们党执政后,把选人用人作为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保持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同时,世界上也有一些执政党长期处于优势地位,积累了成功经验。如,注重塑造党员对党的忠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对党忠诚”。如,注重党内监督,德国社会民主党设立了检查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两个监督机构,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对党忠诚老实,自觉接受监督,也是党章对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也证明,“党员干部是在批评监督中成长起来的,在放任自流中堕落的。”
  国内外经验表明,如何正确对待权位、用人、利益、组织是执政党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当前,面对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个注重”,就是要让领导干部加强自律、慎独慎微,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领导干部唯有努力践行“四个注重”,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自觉在选人用人上把好方向、守住原则,自觉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自觉主动接受监督,对党忠诚老实,以律己修身的品格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才能真正承载起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
  把握“四个注重”的实践要求,增强行动自觉
  领导干部践行“四个注重”,贵在自觉,关键是解决好四个“怎么样对待”的问题。
  怎么样对待权位。有权位易滋生特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一些干部中,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从上到下,违规占有多套住房的,违规占用公家车辆的……明里暗里为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的,以权枉法的,这样的干部不乏其人啊!”特权问题的根本在于权力观扭曲,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在对待权位上,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关键是坚定理想信念,约束好自己和身边人。从自己做起,坚决摒弃特权思想,把谋求特权看成是极大的耻辱,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从身边人管起,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从最近身的地方构筑起预防和抵制特权的防护网。
  怎么样对待用人。选好人、用对人是头等大事。然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也曾一度多发,如“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等,严重败坏了党的作风,损害了党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在对待用人上,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关键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在选人用人上把好方向、守住原则。模范执行党的干部政策,用严格的标准,精准科学选人用人,不断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把鲜明的用人导向树起来、亮起来。格外关注干部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情况、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立场,在对待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的态度,在推进事业发展中的贡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在长期默默无闻工作中的境界,格外关心担当作为、创新创业、扎根一线、埋头苦干的干部。
  怎么样对待利益。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也太多。习近平总书记曾提醒广大领导干部,“各种诱惑和算计都冲着有权力的人来,领导干部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一旦掉进关系网、人情网而不能自拔,就很容易出问题。”公权被金钱所佣是从政大忌,领导干部一旦抵不了诱惑、守不住底线,被人牵着鼻子走,必将自毁前程。在对待利益上,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是否有定力,始终用平和、知足和敬畏之心对待各种利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真正做到公正、谨慎、依法用权。要从被“围猎”的典型案件中汲取深刻教训,时刻保持清醒,坚决把底线封死,不断增强党性和品德修养,守初心、有定力。在“官”“商”交往中,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坚持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为群众代言,替百姓说话,做到有礼有节。
  怎么样对待组织。一个纪律意识再强的人,如果长期缺乏监督,也很可能越轨犯错。监督的缺失,增加了滥用权力风险,使领导干部从做事不讲规矩、不论程序,到随心所欲破坏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结果付出惨重代价。事实表明,不愿接受监督,甚至逃避监督,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一大原因。在对待组织上,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关键是对党忠诚老实,自觉主动接受监督,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监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领导干部必须摆正心态,乐于接受监督,约束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自觉接受上级监督,敢于互相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汲取党内政治文化的丰富营养,增强政治自觉
  中国文化非常注重内省式的自律训练,强调“自律”大于“法律”。严格自律、慎独慎微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把内心的底线守住了,制度约束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带根本性的,就是要真正解决好思想源头和价值观念上的问题。让“四个注重”落地生根,离不开良好党内政治文化的熏陶和涵养。
  坚守共产党人价值观。党内政治文化,首要的是体现共产党人价值观,坚定政治觉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领导干部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领导干部加强自律、慎独慎微,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锤炼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品格,坚守共产党员的政治价值,让政治觉悟在党性修养和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断提高,在工作实践和斗争磨砺中不断坚定,真正从内心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
  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党内政治文化就难以深沉而执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领导干部加强自律、慎独慎微,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支撑政治定力,善于运用传统文化中凝结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来明是非、辨善恶、知廉耻,自觉做严格自律的模范。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要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刘胡兰精神、西沟精神、大寨精神、石圪节精神、右玉精神等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崇高理想,确立为民情怀,让充分体现党性的政治文化植根于心中,固本培元,抵御侵蚀,做到“百毒不侵”“金刚不坏”,让厚重的文化积淀转化为文化自信,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
  弘扬自我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勇于自我革命,正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特色。领导干部加强自律、慎独慎微,必须敢于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不断自我改造、自我修炼,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永葆生机活力。要自觉主动打造过硬的思想和本领,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来矫正自己的错误,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矫正、自我净化,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我们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应更高标准地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领导干部努力践行“四个注重”,做到严格自律、慎独慎微,就会形成强大的引领示范效应,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出现新面貌新气象,永葆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