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幼就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情有独钟,认为读书是接受间接知识,旅游是接受直接知识,两者都不能少。所以,除了喜爱读书,更向往行万里路。但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工资低,家庭负担重,能求得温饱,读一些书,已经相当不易,哪里有钱去旅游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很大的提高。工资逐渐增加,人们不再为温饱发愁了,旅游也成了普通百姓的常态。退休之前,我几乎每年也能享受到单位组织的旅游。由于平时工作很忙,大家一起出去后,玩得痛快,游得高兴。回来后,特别期待明年能再去旅游。等到我和老伴退休后,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有了儿女们的支持,更有了管吃管住管游,一条龙服务的旅行社。自然有了趁着身体健康,年年要去旅游的想法。心动就要尽快付诸实施。我们乘飞机在蓝天白云间飞来飞去,坐高铁在大好河山中驰骋千里,乘空调大巴车出入景区,心情是多么的惬意舒畅啊!祖国的东西南北中,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回荡着我们的欢歌笑语。
比如,我们游览了常家庄园、乔家大院景点,不仅了解到晋商文化的风采,也见识了晋商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开创了中俄茶叶经济的发展历程。乘船游览长江三峡,参观葛州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不仅观赏了“高峡出平湖”的锦绣河山,还亲眼目睹了我国水利工程的雄伟壮观。游览了桂林山水、九寨沟风景后,我们不仅为美不胜收的美景而陶醉,还感受到一种身临仙境般的享受。去年到新疆、甘肃旅游时,车出嘉峪关,戈壁沙漠扑面而来。那种苍凉之美,以前从未见过,那一座座望不到头的沙丘,给人心灵以极大的震撼。当我们踏上归国之路,进入香港与澳门的土地时,看到在“一国两制”国策中,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心情是多么的激动!
旅游已成为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我深深地体会到它是一种高雅的情趣。这种情趣其实就是一种向往,一种超脱,一种放松。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故居和摇篮,亲近她是为了更好地贴近自己的心灵,邂逅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个人在繁华的都市居住久了,就想出去走走看看,寻找一种内心的宁静。坐上大巴、火车、飞机或轮船,如一阵清风,掠过花花草草,飘过山山水水,远离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大楼,从喧嚣繁杂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去感受秀美的山水,感受异样的民族风情,是何等的潇洒!
旅游可以强身健体,这是一种积极的有氧运动。置身名山胜水,能使人呼吸到空气中大量的负离子,改善人体对氧气的吸入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促进新陈代谢。此外,行走既是一种活动和交通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使人健康长寿的手段。旅游之时,精神振奋,人生的烦恼、郁闷,都会被冲淡或淹没,被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的新鲜乐事所取代,一游解千愁。
旅游也是艰辛的。意大利有句有趣的旅游谚语:“旅行者该有猪的嘴,鹿的腿,鹰的眼,驴子的耳,骆驼的背,猴子的脸,外加饱满的钱袋。”出门在外,虽一路背负行李,风尘仆仆,身体疲惫,却充满了清新和喜悦,收获多多。最可贵的地方还在于让我学会了珍惜:人只有旅途跋涉中,才感觉到家的温馨,自己其实是离不开家的;只有在饥肠辘辘,吃着难以下咽的干粮,才想起家常便饭的香甜;只有在面对风雨坎坷,孤独无助时,才知道亲情友情的珍贵……
每次旅游,我都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之前,都要做好功课,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俗及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旅行中,我把导游讲得知识尽量记下来,到景区把宣传栏上的内容用相机拍下来,再买些有关的书和地图,随时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出来。旅游回来后,对照照片,再对游记进行一番整理和补充。找出“亮点”,写成游记散文,多数则发表在《清徐报》、《清徐老年》、《并州老龄》等报刊上,与大家分享。2005年4月,我自费出版了20万字的《山水情韵——游记集锦》一书,送给同事同学及亲朋好友。截止目前,我又写了十几万字的游记,过两年就够20万字了,计划再出一本游记书。
我国从2011年起,将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旨在鼓励全民积极参与旅游,重塑绿水青山,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记得欧阳修说过:“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我不会饮酒,山水之乐,却也常常令我痴迷沉醉。旅游散文,更给我的退休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真希望就这样徜徉于山水之间,边走边写,走一路写一路,将旅游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