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薛谕是清徐县人民医院离休干部,1922年出生,毕业于县国立高小,自幼勤奋读书,1937年芦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年仅15岁的父亲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了革命工作。以护士的身份作掩护在太原药店当学徒工,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牺盟会的推动下,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
1946年6月他和几位进步青年被调回清徐县委继续从事党的革命工作,在此期间父亲刻苦钻研会计知识,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得到了领导的欣赏和同事的认可。1948年,县里组建县人民医院,任命他为会计,那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他严格执行各项财会制度,抵制一切不良开支,为党和国家节省每一分钱,把钱用在了刀刃上,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父亲为人正派,工作积极,坚持原则,却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在“三反”运动中受到了打击和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一副傲骨,对任何打击和利诱都不为所动。1954年父亲回到农村,当时农村正在搞轰轰烈烈的建设,群众听说他回来了,大力推荐他为总会计。在工作期间,父亲对村里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多的,有病人的都给予应有的关心和照顾。例如孩子多又有病人在床的王成义家,每到春天他家粮食就不够,总要向生产队借粮,父亲就特殊家庭特殊照顾和干部们商量给予适当的救济,他说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再苦不能苦孩子,咱们少吃一点,也要让他们吃饱。
每年到春节的时候,我家是最热闹的。父亲在工作之余义务为村民写对联,他自费买来笔墨纸张,并让我们几个孩子打下手,负责割纸晾晒,他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你们从小就要学会做好事,做善事,多为人民服务,将来为祖国建设出力,如果有谁家没有来写,他就吩咐我们赶快广播一下,让大家都来写对联,感动得大家都说:“老会计真是好人哪。”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当时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来农村插队,父亲非常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说:“城市的娃娃来咱农村受教育帮助咱搞农村建设,离开父母,离开城市,很多地方和生活都不适应,我们要多关心他们,无论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也要积极帮助解决。例如,知识青年的伙食问题,父亲总是亲自过问,安排有关人员种一片地,地里种有豆角,茄子,西红柿等来解决知识青年的吃饭问题,他还把知青的安全提到议事日程中,安排治安队长保护他们安全,在返城之际,知识青年们不约而同来到我家,“老会计,您对我们真好,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您对我们的教诲和关心,这是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使我们受益匪浅。”直至现在,每逢佳节,他们都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来看望他,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
县里每年举办一次全县农村会计培训班,全县十三个乡镇的农村会计都由县统一培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地点是城关公社。六合大队是“农业学大寨”的旗帜模范大队,当年集体经济,农业生产各项工作都遥遥领先,父亲作为主讲,和农业银行的牛会计,给全县财会人员讲授各项财会制度和党的政策,当时流行的一句俗语是“面对玻璃板,手打一二三,只顾帐薄平,不看纲和线”。父亲叮嘱,不能只讲经济,要听党的话纲举目张,在讲授中,他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系统条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财会人员的欢迎,每次讲课,大会场里的听众都挤得水泄不通,讲完以后,广大干部和财会人员都会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并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实际案例,典型示范的方法,启发诱导,形成群众性自我学习的高潮。
二十年来父亲和大队党支部书记,各生产队队长和妇女主任以及一些团支部书记等成员都工作配合默契相互支持,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团结一致,把各项工作都搞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城关公社党委的表扬,我们村每年都是先进单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翻了强加给父亲的污蔑不实之词,父亲得到了彻底的平反昭雪,在全县举行的恢复名誉的大会上,县委领导举杯祝福,祝贺他们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父亲补发了工资,恢复了名誉,于1984年春天光荣离休,父亲激动万分说:“党的政策就是好,共产党就是实事求是,我一直相信会有这一天。”
离休后,父亲工作更加刻苦认真,培养了不少年青优秀的财会人员,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废寝忘食,日夜操劳,为农村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天我写父亲,不仅仅是用笔在写,而且是在用心写,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优良品质,他遗传给我们的除了一副健康的体魄,还有就是待人的谦逊诚恳,做事的踏实勤奋,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利的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