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人物歌 作者:王泽 时间:2017-03-10 次数:22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书法艺术乃中华民族传统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群星灿烂,名家辈出。闲暇时,我择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拟成了一篇《历代书法人物歌》。
  华夏悠悠五千年,文化发达世居光。
  殷商卜辞甲骨写,距今已逾三千年。
  西周金文铸钟鼎,记载功赏与祭典。
  春秋战国石鼓文,唐时出土凤翔县。
  秦时文字始统一,省改大篆为小篆。
  隶书也于秦代始,缘起只因文事繁。
  东汉隶书趋完善,名碑煌煌成大观。
  雄浑茂密“西狭颂”,劲挺爽利推“张迁”。
  含蓄秀逸“曹全碑”,方圆丰满是“华山”。
  烂漫疏秀“石门颂”,“礼器”“乙瑛”法度严。
  书法艺术源流长,历朝代代有名家。
  东汉张芝称草圣,(注1)池水尽墨世传扬。
  赵壹撰写“非草书”,“九势”“笔论”蔡中郎。(注2)
  三国颍川钟太傅,(注3)“宣示”“力命”古法佳。
  更有江都吴皇象,章草首推“急就章”。
  书圣羲之“兰亭序”,法留万世永传芳。
  右军行草称神绝,草法当宗“十七帖”。
  大令外拓出新意,(注4)羲献史称大小王。“快雪”“中秋”“伯远”帖,墨宝合存“三希堂”。
  晋人书法崇韵雅,清风明月意潇洒。“四体书势”卫恒著,篆隶草论构框架。
  北魏时期佛道兴,碑刻书法应运生。“张黑女”“张猛龙”,“刁遵墓志”“郑文公”。
  洛阳“龙门二十品”,“二爨”书艺也甚精。
  右军后裔隋智永,(注5)书成八百“千字文”。
  门限穿穴铁叶裹,声明赫赫冠江东。
  书法鼎盛在大唐,群星灿烂竞辉煌。
  唐初书家虞世南,(注6)智永亲授妙得法。
  书刻“孔子庙堂碑”,笔致外柔内含刚。“伊阙碑”“倪宽赞”,丰艳媚趣褚遂良。
  (注7)
  一代巨匠欧阳询,(注8)书承羲献见险绝。
  奉勅书就“九成宫”,人谓唐楷第一家。
  鲁公书法开新篇,(注9)书风雄浑且端庄。
  颜氏“三稿”世所重,气格磊磊无绳束。
  诚悬师颜汲欧意,(注10)劲健多骨破故常。
  “神策军”“玄秘塔”,传承楷体为上法。
  李邕《云麾将军碑》,行书严正变欹侧。
  怀仁敬业实堪嘉,(注11)二十四载事集王。
  一帖“集王圣教序”,行书入门是正脈。
  颠张、醉素性狂放,(注12)草书精绝放奇葩。
  奔走呼叫三五步,满纸云烟顿飞扬。
  功不可没孙虔礼,(注13)“书谱”宏篇论精详。
  五代洛阳杨凝式,章构疏朗写“韭花”。
  宋代书人尚意趣,行书独胜绵延长。
  苏子瞻、米元章,(注14)黄鲁直、蔡君谟,(注15)
  诗文书画傲今古,书史共称“宋四家”。
  海岳自谓集古字,博取众长入晋唐。
  “苕溪”“蜀素”树典范,百代不废米家法。
  东坡谪居黄州地,(注16)传世法书“寒食帖”。
  元代大家赵子昂,(注17)书风流丽追二王。
  五百年中无比肩,以人评书失偏差。
  有明一代异书风,尚态尚意各有人。
  华亭书派董玄宰,(注18)吴门领袖文征明。
  枝山草书求灵动,(注19)文长作书势奔腾。
  鸿宝行草重个性,道周忠贞万古名。
  (注20)
  王铎入古贵入新,回环盘曲似枯藤。
  涩笔之中见畅达,巨制大幅气恢宏。
  清代书法分两系,尊帖尊碑各所宗。
  帖学继承明遗韵,书家追求唐晋风。
  雍乾盛行考据学,(注21)嘉道碑学达高峰。(注22)
  “艺概”作者刘熙载,阮元成书“碑帖论”。
  “广艺舟双楫”康南海,“艺舟双楫”包世臣。
  碑学书史放异彩,影响深远至如今。
  清代篆隶甚兴隆,草书不乏有其人:
  邓石如、何子贞,郑簠、金农、伊秉绶,
  青主作草龙蛇舞,(注23)“四宁四毋”出新音。
  二十世纪十大家,(注24)中华书坛十精英。
  吴昌硕,康有为,林散之,毛泽东,
  沙孟海,沈尹默,谢无量,于右任。
  白石老人画皆绝,禅语书法李叔同。
  (注25)
  中国书法是瑰宝,大家济济难尽表。
  环肥燕瘦各具美,百代各自领风骚。
  注释:
  1、张芝,东汉酒泉人,字伯英,善草书,时称草圣。他耽于书法,院中有一水池,因常在池中洗笔,日久竟使池水变黑。唐孙过庭《书谱》援引王羲之语“……然张草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2、蔡邕,字伯喈,东汉著名书法家,职任左中郎将,故也称蔡中郎。其著《九势》、《笔论》为我国早期的书法理论著作。
  3、钟繇,字元常。三国魏颍川人。职任太傅,也称钟太傅。其书作《宣示表》、《荐季直表》、《力命表》,为小楷范本,书人无不临习。
  4、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拜中书令,也称王大令。其书笔势外拓,开一代新风。人称父子大王小王,统称二王。
  5、智永,隋人。羲之七世孙,于会稽永欣寺为僧,也称永禅师。他曾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遍散江东各寺。因求其书者如市,所居门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谓之铁门限。
  6、虞世南,因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与褚遂良、欧阳询、薛稷并称初唐四家。《孔子庙堂碑》为其代表作之一。
  7、褚遂良,字登善。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
  8、欧阳询,因任太子率更令,故也称欧阳率更,其书世称“欧体”《九成宫醴泉铭》有唐楷第一说。
  9、颜真卿,字清臣,唐著名书法家,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因官拜平原太守,也称颜平原,其书人称“颜体”。
  10、柳公权,字诚悬,唐著名书法家,其书刚劲多骨,人称柳体,故世有“颜筋柳骨”之说。
  11、怀仁,唐太宗时僧,住长安弘福寺,他用了二十四年的时间,遍寻王羲之墨迹,终于集成《集王圣教序》,为学王行书必学之范本之一。
  12、张旭,怀素,世称颠张醉素,二人草书精绝,为唐之冠冕。
  13、孙虔礼,字过庭,唐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其《书谱》论书精辟,见解独到,为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也是习草很好范本。
  1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米芾,字元章;黄庭坚,字鲁直;蔡襄,字君谟,统为宋代四大家。
  15、蔡襄书《昼锦堂记》每作一字,择其不失法度者,裁截布列,连成碑形,当时谓之《百衲碑》。蔡襄主张书法刻意求工,而苏轼则主张不计工拙,他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16、《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贬于黄州时,在寒食节所作,抒发自己被贬,前途无望的悲凉心情。此帖诗书俱佳,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三。
  17、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后裔,后事元,官至翰林院承旨,故也称赵承旨。因他是天水之裔,降事元人,故评书者以人品书,谓赵书媚俗,乏大节不夺之气,显失公允。
  18、董其昌,字玄宰,明代书法大家,为华亭书派代表人物。
  19、祝允明,字枝山;徐谓,字文长;倪鸿宝,字元璐,时以字行。均为明代书法家。
  20、黄道周,明福建漳州人,官吏部尚书,书法奇古,明亡入狱。刑前,书楷作画,平静如常,从容就义。世谓其文章风节高天下。
  21、雍乾:清朝雍正、乾隆两朝简称。
  22、嘉道:清嘉庆、道光两朝简称。
  23、傅山,字青主。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他主张书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至今广为引用。
  24、《中国书法》以问卷、投票方式评出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
  25、李叔同,法名弘一,青年时赴日本学习美术、音乐、戏剧,是我国话剧先驱,后出家事佛,所作禅语书空灵深邃。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