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总会让我们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多年来,雷锋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凝聚着社会进步的正能量,不断绽放出璀璨的道德光芒。回望雷锋22岁的短暂一生,便会发现,他一直意气风发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主流之中:戴红领巾,主动返乡务农,当政府通讯员,成为炼钢工人,参加人民解放军……与时代同行,雷锋用自己的贡献,书写了最壮美、最精彩的人生。
当我们尝试用常人常情看待这个平凡英雄的时候,蓦然发现:雷锋并不是一个只活在过去时代,让人唏嘘慨叹的怀旧形象;雷锋精神从来不是一种凝固僵化的道德教条,也并非刻板地定格在那些曾经的标语和口号中,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雷锋精神的因子,那就是热爱生活、乐观善良。在第54个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就让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在催人向善的精神力量感召下,愿这个时代会涌现出更多的雷锋,愿更多的人能怀着一颗明亮的心去愉快的帮助别人,温暖世界……
关于学雷锋纪念日的由来
今年的3月5日是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简称为雷锋日。
雷锋纪念日的来历
雷锋同志因公牺牲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导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觉得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一个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全面概括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了。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为典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主要特点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不同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甘当一刻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忘我劳动,助人为乐,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当今,雷锋精神集中体现在青年志愿者身上,他们不拿工资,不求回报,完全义务的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雷锋名言
(1)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原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2)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3)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4)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你,不曾离去
——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4周年
刘冰
又是一年三月间,你,依然在那里,不曾离去……
你身高仅有154㎝,却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你的体重虽不足50公斤,却像一块巨石,激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排排浪花。
你永远年轻,22岁是你永远的年龄,
你的微笑永远留在亿万人的心中。
你的日记,人们越读越起劲,
你的故事,人们越听越动情!
你的名字就是——雷锋!
54年了,我们依然在学,
你那一颗钉的刻苦钻研精神,
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
一团火无私奉献精神,
一块砖的勤勤恳恳精神,
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
学习你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春去秋来,时光流逝,
你,就是我们的信仰,
你,一直在我们身旁……
三月—雷锋
三月,迎春花开了,
聆听着花开的声音,
我们默默的想念着你——雷锋。
五十年前的今天你匆匆离去,
却用火红的青春灿烂了整片天空。
五十年的风雨,
五十年的尘烟,
岁月风干历史却带不走大地的记忆,
半个世纪过去了,
你的名字依然深深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上,
光辉,耀眼。
多么渴望在茫茫人海之中,
寻找到你的身影;
多么渴望在漫漫的人生之路,
能有你结伴而行。
岁月腐化不掉美德的容颜,
你看,那张定格在画面上的笑脸如一缕春风拂过人们的心田;
岁月磨灭不去伟大的英灵,
你听,那深切的呼唤,
一声声……
一声声的重复着你的姓名。
三月,迎春花开了,
聆听着花开的声音,
我们轻声的呼唤着你——雷锋。
谁的青春比你还久长。
谁的名字比你还响亮,
在缺少爱的荒原,
你是一滴水,映照着整个太阳的光辉,
化作绿树一株,鲜花一朵;
在没有爱的夜空,
你是一只鹰,翱翔在漆黑无边的天宇,
化作皓月一轮,明星一颗;
在没有爱的旅途,
你是一盏明灯,燃烧掉自己所有的能量,
化作那大路一条,小桥一座;
在没有爱的冬日,
你是一声惊雷,震碎那凛冽刺骨的寒冰,
化作暖风一阵,艳阳一抹。
你不是大海
你的胸怀却比大海更广阔;
你不是高山,
你的身影却比大山更巍峨。
雷锋啊!
你就是爱的化身,
更是那爱的丰碑,爱的旗帜,爱的楷模!
三月,迎春花开了,
聆听着花开的声音,
我们执着的追寻着你——雷锋。
雷锋啊,你在哪里?
大山拥抱着你,
你就是大山的脉搏;
江河呼喊着你,
你就是江河的呼吸。
你不是传奇,
却比传奇更神圣。
你不是神话,
却比神话更美丽;
三月,迎春花开了,
聆听着花开的声音,
我们默默的想念着你,
雷锋……
学习雷锋与人为善
三月,阳光明媚、莺飞草长;三月,缅怀雷锋、凝聚力量。
五十多年,光阴如箭、时光荏苒。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今天,无论社会生活发生多么大的变化,雷锋的名字及其所代表的高尚精神内涵,始终是时代的最强音;雷锋身上所凝聚和展现的优良传统、优秀品质、优秀作风,永远催人奋进。
雷锋精神的精髓就在于助人为乐、与人为善,雷锋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把爱心撒到那里、把温暖送到那里。学习雷锋,不需要把雷锋“高高膜拜”,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我们与人为善,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就是在学雷锋,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与人为善就是遇到铁路乘务员打扫车厢卫生时轻轻地抬一下腿、遇到迷路的人帮助打一个电话、遇到老人儿童让一个座位、遇见摔倒的人伸手扶一把、遇到双手拎东西的人帮助摁一下电梯、遇到丢失的物品站在原地等等主人……一言一行、所作所为,许许多多很平常、很普通的相互支援、相互慰藉的身边小事,都能闪耀出善良的光辉,都能传递时代的正能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做人起码的道理。它告诫人们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从善良的事情做起,不与人为争、不与世人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与人为善、与邻为善的光荣传统,每一个人只有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与行”,扪心自问、坦然面对,不愧对组织、不愧对大家,才能让雷锋精神成为我们每个国人的精神底蕴、价值追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做好事不能讲求回报,而是应当本着一种与人为善的高尚精神境界,在平凡中坚守内心的那份良知。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主动的帮助你,如此,社会之间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两个百年”建设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顺利实现。
雷锋精神是一种大情怀
雷锋精神是否等同于助人为乐?雷锋精神里除了做好事,是否还有更丰富的内涵?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苏宝梅表示,雷锋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奉献的激情。在当今讲究物质的表层下,仍隐藏着强烈的精神渴求,这是塑造社会伦理规范的基础,也是精神真空状态的危机信号。
归纳起来,雷锋精神是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和伟大的激情,体现在对人、对事、对社会等方面。雷锋曾说:“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热情;对待缺点像秋风扫落叶一样”,雷锋精神中既包含着人格的自我修炼,也包含着美好、温暖的人际关系,还蕴涵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苏宝梅说,雷锋精神不仅是一种助人为乐,更是一种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很多人说雷锋很傻,很憨,但这并不是说雷锋真的傻,而是他的心中有大情怀。他总是把自己放在后面,把同事、集体、他人放在前面,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种情怀在当今依然要推广,把学雷锋的这种集体意识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将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在整个社会传承下去。中国社会如今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冲击,“权利”、“利益”越来越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往要由道德来调解的人际关系,渐渐由新的元素——法律来调解。
在由礼俗社会跨入法理社会的过程中,利益、权利的意识被突出。而人们彼此的不信任和精神需求的缺失,则导致了“道德滑坡”。因此,社会中出现了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想象的问题,而现实中存在的唯利是图、诚信丧失、道德沦丧的案例也触目惊心。
雷锋精神其实是一种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的集中体现。若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人们仅是物质丰富了、欲望满足了,整个社会是不可能正常发展的。雷锋的“好人”形象,充满了善意和对他人、对社会关切的美好品德,这正是今天我们所迫切需要的。
我们需要雷锋的精神,社会需要雷锋的人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要大力提倡助人为乐、给人以“春天般温暖”的雷锋精神,更需要身边有大量的“活雷锋”出现。让我们共同来呼唤:雷锋,请不要走远!
【探究】
揭秘雷锋身上的国学“气质”
周圆周海涛
做人之道: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摘自雷锋日记
雷锋是一个孤儿,短短22年的一生中,先后干过乡政府通讯员、县委公务员、农场拖拉机手、工厂推土机手,生命最后3年在军旅度过。小伙伴们,雷锋可不是入伍后才开始表现优秀喔,入伍前就是名人了呢,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还登上过报纸呢。“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这句话真心正能量满满。在咱们国家,科学家可以隐姓埋名从事绝密军工科研项目,战功累累的将士愿意放弃一切回乡务农,工人农民也都对自己的身份充满自豪……“职业不分贵贱,只是岗位不同”成为最大共识,干一行,爱一行,这样的雷锋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千万个。
追溯古代,“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许多少年实现人生逆袭的座右铭啊。
所以,雷锋若穿越回古代,就算成不了甘罗、霍去病这样的少年英雄,也定是满血励志小青年一枚。《论语》中提到,孔子问自己弟子的志向,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意思是(做了很多事情)不夸耀自己的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其实雷锋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部队开始要宣传他时,雷锋看到材料上有模范两字不高兴了:我模范啥,我哪模范,我还新兵呢,当兵不到一年,这点事都是应该干的,这有啥模范不模范的。实在拗不过,他才同意,不过仍坚持不要这个模范,自己划掉了这个词。
交往之道:我与别人应如何相处?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摘自雷锋日记
兵书《尉缭子》云:“使什伍如亲戚,卒伯如朋友……此本战之道也。”意思是让同什同伍的人像亲戚那样互相关心,上下级关系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这就是战胜敌人的根本原则。
作为一名战士,雷锋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别人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那时候兴“一帮一,一对红”。有一次,战友乔安山的母亲有病,家里也困难,经常帮乔安山回信念信的雷锋直接邮了20元钱,直到后来乔母来部队探亲,战友才知道这件事。对其他战友,这种事情雷锋也默默做了很多。《孟子·离娄》曰: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仁爱的人爱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一直以来,提到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人们就会想到毛主席“钢少气多”的评语。其实,官兵、兵兵之间平等互助的战友情,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吗?
处世之道:我与社会是什么关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摘自雷锋日记
《论语》说,“士志于道”,“仁以为己任”,又说君子应“修己以安人”,《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要求仁人志士为百姓谋福祉,为理想社会而奋斗。
古人云: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历史上,仁人志士把“修己以安百姓”当作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必要时不惜舍身取义。
可以说,古代个人成功的重要指标是“利人”“安民”,正如雷锋所说的“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
毛主席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曾这样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与其说是在挖掘雷锋身上的国学气质,倒不如说是在国学中找到了涵养雷锋精神的文化乳汁。
见贤思齐,或许学习雷锋纪念日并不是为做好事列一个时间表,而是提醒人们在心中树立一个标杆,拥有督促我们时刻向好向善的榜样力量。让我们无论“穷”、“达”,都能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