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党的“三基”建设
作者:王联辉 时间:2017-02-08 次数:144 语音阅读:
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要牢固树立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结合脱贫攻坚加强贫困地区党的建设。
●全面推动基础工作建设,就要加强效能建设,推进精细管理,深化作风建设,推动基础工作程序规范化、责任法规化、管理科学化。
●全面提升基本能力建设,就要明确干部基本能力标准,科学测评干部基本能力,强化干部基本能力精准培训。
抓基层打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也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省委书记骆惠宁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夯实党的事业发展的坚实根基,必须把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作为战略举措抓紧抓实抓好。推进“三基”建设是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治晋理政能力的探索创新,对于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山西坚持和拓展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着力推动基层组织全面加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安,天下安。基层组织是连接党心民意的纽带,是落实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强,党就强;基层弱,党就弱。只有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固本培元,党才能坚如磐石,党才能坚强有力。
牢固树立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指导帮助,加大投入力度,赋予相应权力,尽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适当倾斜,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抓基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要层层落实主体责任,真正使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经常化、常态化、长效化。加大人财物保障力度,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抓住重点、突出关键,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把素质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选拔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充分调动其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扎实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实现党的领导,组织覆盖是基础。创新规模以下非公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党组织组建方式,采取挂靠建、联合建、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做到具备组建条件的应建尽建,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也要积极开展党的工作;针对社会组织面广量大的特点,继续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力度,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统一。
结合脱贫攻坚加强贫困地区党的建设。山西是全国扶贫重点省份,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山西就占2个,脱贫任务艰巨繁重,必须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发挥好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以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夯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真正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成为精准扶贫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精准扶贫脱贫决战决胜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县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他们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信息灵通的优势,增强贫困村的发展活力;扎实开展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农村基层党建服务活动,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着力推动基础工作全面进步
基础工作是一个部门和单位履行职能的基本支撑。基础工作质量不高,整个工作的效率就不高。推动基础工作程序规范化、责任法规化、管理科学化,对于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效能建设。效能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管理效益和建立良好行政环境的综合性工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建立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强化考核通报机制,全面提升信息公开工作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政务评价体系,加强监督机制建设,用制度化、常态化的运行机制推动服务提速增效。
推进精细管理。用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粗放式、随意性的经验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整合破碎流程、合并重复流程、改善低效流程、取消无效流程,提高执行效率;依托大数据技术,改善多头管理,突破部门之间行政隔阂,整合部门信息数据,促使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优化服务;建立专业化岗位职责体系,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推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一站式服务制、离岗告示制、责任追究制等,形成以制度管人治事的运行机制。
深化作风建设。坚持和完善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制度,总结推广领导干部联点蹲点、接访下访等成功做法,把联系群众制度常态化;实施作风巡查制度,哪里问题突出就巡查哪里,创新工作机制,解决群众不满意的突出问题;完善作风建设群众评判机制,综合运用民主评议、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办法,把作风建设的评判权、监督权交给群众、交给服务对象,着力解决“只微笑不服务”的问题;建立多渠道处理投诉机制,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违规必纠,真正促进干部作风持续改进。
着力推动基本能力全面提升
干部的基本能力是最本质、最基础的能力,反映着干部的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创新精神、道德品质。越是经济困难、发展艰难,越是需要全面提升干部的基本能力。
明确干部基本能力标准。干部的基本能力,既包括通用基本能力,也包括专业基本能力。明确党员干部基本能力标准就要强调忠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动摇或背离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明确党员干部基本能力标准就要强调学习,社会发展越快,对干部的学习能力要求就越高;明确党员干部基本能力标准就要强调责任担当,干部除了要具备通用能力外,还要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具备把握政策、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履行职责,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科学测评干部基本能力。对干部的基本能力进行测评是为了帮助干部胜任职位、胜任岗位,是为了帮助干部“达标”,而不是为了“竞标”。建立科学的测评方法,综合分析、客观研判干部的基本能力;扩大群众有序参与,听取群众意见;充分运用测评结果,发现总结测评对象的特长优势、缺点不足,帮助测评对象不断改进提高。
强化基本能力精准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精准培训对象,完善干部调训流程,建立干部培训信息库,分类统筹、分级组织、分线调训各级各类干部;精准培训内容,根据工作岗位不同、分工内容不同,有针对性地培训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干部通过培训能够填补知识空白、消除经验盲区、解决思想困惑、提高履职担责能力;精准培训方法,加大参与式、实战式教学比重,广泛开展案例教学、体验教学、现场教学,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上讲台,结合工作实际,提高针对性、应用性、方法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实战性。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山西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