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灰白更健康 ——常二宝和他的“一斗香”石磨面 作者:常映红 时间:2017-01-11 次数:21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做良心食品 过健康人生
  “做良心食品,过健康人生。”常二宝的办公桌上摆放着这么一句“座右铭”。
  已过知天命的常二宝是王答乡常家庄村人,他做过生意、养过车。去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我县一家小型石磨面厂买回一袋面粉,吃了这面粉后,他和妻子都认为吃出了小时候面粉的香味,而且也比市场上卖的面粉更精道、更有味,想到现在的社会,食用安全食品、追求健康生活的人群越来越多,而我县还没有一家有点规模的磨房,他就萌生了创办石磨面粉厂的念头。
  说干就干。村南有一块地方属于他家,那是几年前自己做生意时的“根据地”,多年来一直闲置,现在正好将这地方利用起来。于是,在考察市场、外出参观学习的同时,盖厂房、买设备、进原料这样的准备工作也在同时进行。很快,一切就绪,2016年3月,“一斗香”石磨面粉厂建成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人手紧张、资金短缺等因素,他购买原料的渠道无序,购回的原料鱼龙混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果。后来,常二宝严格控制进货渠道,听说运城、临汾等地的小麦质量好,他就专门从临汾进购,“哪怕贵点,也不能糊弄顾客。”他说。
  在生产中,不时出现磨出的面粉颜色不对、出粉率不高等问题,常二宝耐心请教、反复研究,终于抓住了磨面的重要环节——捂。所谓捂,就是麦子在进行清除杂质、用水清洗后,要放置在麦仓捂上30个小时,这个捂是整个磨面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比较麦粉质量好坏的重要关口,掌握不好捂的时间,会使麦子皮心分离不好,直接影响出粉率。
  掌握了重要的生产环节后,接下来的工作进展得越来越顺利,很快,厂子走上正轨,磨出的面粉无论色泽、手感、口感都称得上优质产品。
  打开销路精细发展前景好
  东西有了,销售还是个问题。如何打开市场,让更多的人认识石磨面、接受石磨面,从而爱上石磨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晋剧演员武月仙是常二宝的妻子,建厂伊始,夫妻俩就分工合作,二宝管生产,月仙管宣传。月仙从自己的朋友圈开始推销、宣传,并印制了宣传资料,详细介绍无添加石磨面对人体的益处,此外,还生产出一批小包装面粉,在市晋剧院上班的她每次开车去单位,就会拉上几袋面粉送给同事或戏迷免费品尝。很快,有“识货”的顾客开始购买他们的面粉,顾客又通过自己,推荐给亲朋好友食用,口口相传的力量无限蔓延,“一斗香”石磨面的名声逐渐大了,如今,月仙的私家车成了“送货车”,一去单位,就会给同事捎上满满一车面粉。慕名前来购买的顾客也越来越多,甚至有太原、榆次等地的顾客一来,就要购买几十袋面粉。为更好地打开市场,他们还主动联系了县城一些大型超市和粮油店做代销,方便县城居民购买。
  向精细方向发展企业是常二宝努力追求的目标,他不断拓展生产领域,又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小杂粮生产设备,如今,石磨绿豆面、石磨玉米面、石磨高粱面、石磨莜麦面、石磨荞麦面、有机小米等杂粮产品相继问世。“原来我做的剔尖有食指那么粗,老公和孩子都说我不会做饭。自从用上他家的面粉做饭,我做的剔尖竟然也能细如“毛线”。原来不是我手艺不行,是食材不好啊。我不会做饭的‘罪名’终于让‘一斗香’面粉给平反了。”前来购买面粉的王大姐高着嗓门讲述着。而与她同行的另一个大姐也说:“以前和面讲究三光,即盆光、面光、手光,这几年,我们吃的面粉里添加了防腐剂、增白剂等化学成分,面的口感不好不说,质量也远不如从前。这里的面粉看起来颜色发灰,这是因为没有添加增白剂的原因,而且用石磨面和面,从前的‘三光’效果又回来了。”
  让顾客吃得更安全、更放心、更健康,是常二宝不懈的追求,也是他一往无前干事创业的动力。一到开机磨面,他和妻子都会穿好工作服、戴好大口罩,一头扎在车间大半天不出来,这里看看,那里查查,密切关注机器运行和出粉效果。
  日磨小麦20吨,常二宝会将最好的食品提供给更多的顾客……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