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作者: 时间:2016-12-16 次数:124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不单纯是给了我们一个“名号”,还是一份传承的责任和历史的担当,清晰地表明国际社会对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的认同,认为它确实是人类智慧的杰作,进而增强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应该是近段时间人们吟诵最多的歌词了。
  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轮回着,铺就我们生活的道路。让我们感谢二十四节气给我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记忆、触动与感悟,感谢二十四节气亘古如斯、绵延不绝的馈赠。本期就让我们走近、了解二十四节气,切实感受我们祖先智慧的杰作,从而使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编者按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有着广泛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做基础。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