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户”送子参军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16-09-23 次数:32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阳光灿烂,岁月如歌;日新月异,捷报频传。每当电视荧屏抑或报刊新闻上,见到各地欢送新兵入伍的动人场面时,便想起当年我在清徐县杨房乡工作时,万元户送子参军的往事来。
  那是1984年末,全县的征兵工作全面展开了,乡政府的全体干部都深入到各自包点的村庄,开展征兵工作。各党支部召开全体社员动员会,基干民兵会,随之进家入户进行摸底登记工作。
  齐南安村有一万元户叫齐国章,祖上就是以农耕为生,对于农田的犁、耧、耙、锄,春种秋收样样精通,再加上勤劳节俭精打细算,日子过得一直很殷实。改革开放之后他又转包了许多他人的承包田,再加上沿汾河两岸开垦的河滩地,合起来耕种有百十多亩土地。每年总能收获几千斤的高粱、玉米、小麦和小杂粮。出售余粮达到几万斤,成为全乡先富起来的“万元户”。他育有爱国、卫国、保国三子和腊梅、秋梅两女。长子爱国从小跟着耕耘不辍,学得一手好庄稼活,可谓全乡数一数二的种田能手。次子卫国搞起了养鸡场,不仅出售雏鸡和鸡蛋,而且还兼收、售成鸡。将走村串户收购来的成鸡宰杀之后,分为鸡翅、鸡胸、鸡脖、鸡腿、鸡爪、鸡肠、鸡内金等部位,分送到太原各大饭店,收入颇丰。小儿子保国高中毕业,具有中等文化程度,是家里的“秀才”,特别喜爱钻研现代农具,早几年已经驾驶拖拉机送粪、耕地,打算明年购买一辆汽车,农闲季节兼搞运输。齐家的发展蓝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
  征兵工作开始之后,保国提出要参军报效国家。这一决定在齐焕章的家里激起了小小的波澜。齐焕章早已是乡县的劳模,他在缴公粮、售余粮的行动中,个人与国家早已连在一起。年方二十一岁的小儿子,立志放弃小家保卫大家,对齐焕章来说,属于不谋而合。但对于老伴来说,保国要去参军,明年谁开拖拉机耕地、拉运庄稼,更不要说购买汽车搞运输的事了,再说保国的女朋友金兰,保国参军之后,能不能等到保国回来完婚,虽然嘴上说不出什么来,心里总是有些嘀咕,毕竟收入是少了许多呀!其他子女是怎么想的,还需要考虑。于是齐焕章决定召开家庭会议,大家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晚饭后,全家人齐刷刷地坐在灯光雪亮的堂屋里。齐焕章说明原委后,保国先开了腔:“国家要征兵,就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只有国家强盛了,我们的生活才能和平安定。再说,义务服兵役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的家庭,生活已经相当不错了,钱有多少是个够,我去参军保卫国家,也就是保卫了我们的家。我想大家是不会阻拦我的。”保国才说完,秋梅接着说:“保国参军了,拖拉机由我来开。今年秋天我不是也一样能开着拖拉机拉运粮食吗!明年如果要买上汽车,我也一样会开汽车的,二老爹娘你们就放心好了。”正在热烈地讨论着,窗户外面传来了银铃般的声音:“不用讨论了,保国走了,我和秋梅姐,把保国所有的活儿,全部承包下来,保证全家的收入不减。”保国的女朋友金兰边说着话,已经走了进来。金兰落座之后,爱国、卫国、腊梅以及媳妇、女婿也先后说了话,大家一致的想法是支持保国参军,并把保国以前承担的活儿都揽下来。一番话直乐得齐焕章和老伴两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于是,保国手拉金兰向大队党支部跑去,第一个报了名。
  第二天清早,杨房乡政府广播站,便向全乡播发了齐保国踊跃报名参军的消息。紧接着适龄青年踊跃报名、父母送子、妻送丈夫、青年妇女送男朋友等好消息犹如张张喜报给平静的村庄频添了无尽的欢乐,全乡的征兵工作便这样紧锣密鼓地结束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