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订单有13种泄露可能 有的一手信息每条卖7元 作者: 时间:2016-09-19 次数:13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近日,多地电信诈骗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电信诈骗之所以容易得手,首先是通过高校、政府平台以及商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大量个人信息被肆意买卖,另一方面是虚假的来电显示号码具有极强的欺骗性。
  高校信息泄露严重
  “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的当属高校。”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说,有些部门和单位自身又因数据管理意识薄弱或数据库安全防范较弱,很容易泄露信息。一旦黑客发现一个漏洞,便可以利用这个漏洞攻击所有同类型网站,造成大面积信息泄露。
  因管理人员意识薄弱引起的泄露,在大学表现得特别突出。其中,QQ群可以说是最没有技术含量但“有效”的渠道。记者通过QQ聊天软件输入“艺术”等院系简称,未受到任何阻拦,便直接加入一个名为“12级艺术设计”的QQ群,从群内信息看,该群属于烟台大学。
  记者在群内找到3份直接标明“名单”的文档,在“建筑特困和助学贷款毕业生名单”中,姓名、毕业院校、身份证号、手机号、贷款金额等详细信息暴露无疑。另一份毕业生还款确认名单中,还能找到同一个人的还款金额、疑似还款日期等。
  企业泄露的个人信息也不可小觑,这些数据与个人资产结合得更紧密。如京东、淘宝等购物平台掌握客户网购订单,中航信等公司掌握航班机票信息,各种手机理财APP拥有个人金融账号等。哪怕只有一条息被诈骗分子利用成功,都会造成财产损失。
  信息安全总监戴鹏飞曾梳理网购订单的4大环节,发现有13种信息泄露的可能,包括商家环节的内部倒卖、病毒攻击、信息被监听,用户环节账号被盗,物流环节被“内鬼”倒卖,电商平台环节的内部倒卖、系统漏洞等。
  隔夜网购订单每条7元以上
  “泄露的个人信息大多用于诈骗。”李铁军说,黑客或内鬼拿到最新数据后,会通过QQ群、论坛等途径倒卖给使用者,或经过掮客注水加工后,倒卖给下游的诈骗者或其他使用者,已经形成了“黑产业链”。
  记者向数据倒卖者询价发现,个人信息会以“对诈骗是否有帮助”为标准定价:一手的、隔夜的京东网购订单数据可卖到每条7元以上,但10天后只能卖每条3角钱,“时间久了,货都到客户手里了,就没法行骗了”。
  数据掮客还可以反复倒卖个人信息,或注水加工再次出售。据记者了解,1000元买入的批量账户数据,只需倒卖两次,就可以收回成本;不同时间段的老数据注入最新数据列表,便可实现更高回报;不同类型的数据拼在一起,也可以实现更高的价值。
  关键是多地多部门协作
  调查数据显示,仅今年二季度,猎网平台就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诈骗举报5509起,涉案总金额高达4524.8万元,人均损失8213元。
  据了解,目前,篡改来电显示或虚假电话号码产生的渠道主要包括:一是电信企业开展的语音专线业务对主叫号码未经核验,给不法分子篡改电话号码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不法分子非法经营VoIP电话并提供改号服务,可以随意设置来电显示号码;三是国际来话中的虚假主叫号码;四是通过伪基站发送短信息并随意设置虚假的发送号码。“目前的网络侦查技术已经足够应对个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等案件,关键是要多部门、多区域联动。”李铁军说。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