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读刘心武的散文集《人生有信》,脑海里总是想起他人生之路的跌宕起伏,于是心生感慨。刘心武曾经以短篇小说《班主任》一炮走红,引领了“伤痕文学”,后来又以长篇小说《钟鼓楼》蜚声文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刘心武因为所谓的“舌苔事件”,在社会上引发风波。进入新世纪,刘心武重回公众视野,在央视《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掀起轩然大波。
其实早在2012年,刘心武就推出了散文集《人生有信》。今年,刘心武再次出版《人生有信》,也算是一种“回归”了。该书之所以能够持久动人,是因为书中的文字真挚朴实,渗透着刘心武几十年丰富阅历凝结而成的人生智慧。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刘心武在30多岁至50多岁期间,与冰心、蒋孔阳、孙犁、谢冕、宗璞、余英时等文化名人之间的通信故事。跃然纸上的岁月车辙,揭示了刘心武鲜为人知的性情一面,也呈现了他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每一封书信的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时光和珍贵的记忆。在《冰心·母亲·红豆》中,刘心武深情讲述了关于文坛巨匠冰心的往事。在他受到打击时,一些文坛人士将其视为异类,唯恐避之不及,可是冰心却依然保持着与刘心武的通信,现身说法鼓励刘心武“挺起身来”。在《神会立交桥》中,刘心武回顾了其与蒋孔阳的不解之缘。蒋孔阳的著作曾经是刘心武跨进文学殿堂的入门教材,二十多年后,两人开始了书信往来。刘心武的《立体交叉桥》刚一面世,就遭到了普遍质疑,是蒋孔阳力排众议,发文肯定。直到进入新世纪,这部中篇小说终于得到了文坛的认可。让人遗憾的是,蒋孔阳却没能等到这一天。直到蒋孔阳1999年去世,刘心武和他始终缘悭一面。在《相忆于江湖》中,刘心武表达了与谢冕的惺惺相惜。两人都曾在风口浪尖上受尽煎熬,患难之交更加深了彼此的理解。阴霾袭来时,互相声援就是最好的抚慰,这样才能不屈服于苦难。
刘心武一直以敢说实话而令人折服,这本书延续了他敢作敢当的风格,字里行间都是真性情的流露。书信背后的逸闻趣事,更是呈现出一个完整、全面的刘心武。对世间百态的深入体察,使得刘心武对人情冷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书中,刘心武大胆坦露了他的心灵世界,包括生存的艰难、理解的珍贵、谅解的必要、人性的诡谲等,各样际遇中的心境都让人唏嘘。
在人生的低谷时期,文学前辈们的关爱让刘心武终生难忘,因此,书中弥漫着浓郁的感恩气息。由信札连缀起来的漫长岁月,因为有了悯世情怀,才含温带热,值得人们好好追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