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二十九周年 ——清徐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回顾 作者: 时间:2016-09-05 次数:22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依法治档服务社会
  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后简称《档案法》)颁布实施。今年是《档案法》颁布实施29周年。《档案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法》的颁布,为加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提供了法律依据。《档案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档案的范围、档案工作的管理原则、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的管理、利用和公布、公民在档案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档案方面的法律责任等,这就使我们的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在积累、使用、保护、处理档案,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了法律的依据。《档案法》是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县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档案局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及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精神,紧跟全县工作大局,打造“一个亮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实施“三大工程”,全面推进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的档案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1年荣获“十一五”期间全市档案系统先进单位、“太原市林改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太原市档案局2011年度档案安全工作执法督查优秀称号;2012年度荣获“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太原市档案局授予的《2013年度全市档案工作优秀单位》,在县2013年度综合考核中档案局被评为优秀单位;2014年荣获太原市档案局授予的《2014年度档案重点工作考核优秀单位》;连续5年被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文明单位”。
  一、主动彰显档案职能,打造服务中心的新亮点
  在我县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档案局依据馆藏档案资料,以爱国主义教育展览的形式,为全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和档案文化教育,在档案馆成功举办了“县情县史”展览,先后接待县四大班子和县160多个单位,5161人次的参观学习,以档案独有的说服力和信服度,使全县党员干部接受了内容独特的精神洗礼和思想教育,取得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之以识、付诸实践的教育成效。这项工作展示了档案工作者创新工作的活力和自信,也让群众感到档案馆里有资源、有历史,在社会上树立了档案部门的全新形象。
  同时狠抓档案宣传工作。每年,档案局都结合“6.9国际档案日”,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新型媒体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平台、公交车、出租车滚动字幕等进行大力宣传。启动为期一周的“档案在你身边”主题活动,举办了由90余名档案员和乡镇分管领导参加的“档案文化与清徐历史”知识讲座、举办了馆藏珍贵档案展、楼内档案文化展、爱国主义教育展厅展览;发放《家庭建档指南》90余份,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知识手册50套。从而增强了档案人员的责任感和做好档案工作的使命感,促进档案工作和档案文化的提档升级,使档案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
  一是举办了以“走进档案,追寻清徐记忆”为主题的为期一个月的档案文化宣传展览。二是在《清徐》报开辟法制讲堂专栏十讲,宣传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三是利用《手机报》宣传违法案例及档案工作24000多条次。四是编写了25期简报,在农廉网上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共82条。五是抢占新型媒体,充分利用全县150余辆出租车、公交车电子屏滚动宣传相关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六是在“6·9”国际档案日和“12.4”法制宣传日免费发放档案宣传画册和各种宣传资料2000余份。七是各乡镇、街办、县直各单位都从实际出发,开展了让档案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各种群众性的档案宣传活动。
  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塑造优秀文化的思想库
  继续着力推进清徐城市记忆工程,拓宽档案征集渠道,加大对民间珍贵档案、著名人物等档案的征集力度,逐步完善富有清徐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
  一是征集和采录口述档案。近3年档案局组织专人采录回阎明金、张凤等5位老八路的珍贵口述档案,拍摄视频3小时,录音17小时,照片139张,整理文字材料5万余字。
  二是复制珍贵史料。派专人赴省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等地查找、复制了关于清徐县建国初期档案史料、清朝乾隆28年裁汰徐沟县的奏折以及大清顺治六年—乾隆53年关于清徐县的重要历史档案资料12件,照片234张,电子图书两本。掌握了清代徐沟县、清源县两县分合的第一手资料等。
  三是组织专门征集队伍进村入户、走访了解,经过近3年的努力,先后征集回清代房、地契、老家谱、名人物件、碑拓、老照片、老证书以及建国前后文件、章程等档案资料500余件/册。特别是从东马峪村征集回乾隆12年兴建观音堂水巷契约和清源西关刘氏家族百余年的(从清代—1953年)房契、地契、井约、票据证书等,征集红色图片电子版130张,实物展品(像章、摆件、电话卡、扑克等)1100件,清徐县红色遗址照片52张,文字介绍27400字;抗战史料80份,照片350张,书籍80册,提炼文字介绍3万字;接收清徐革命斗争纪事书籍及照片83张,32万多字的电子版,填补了馆藏档案的空白。
  四是接收社会捐赠。近年来接收回郭宝维先生捐赠的百米长卷画册一套,扫描其家庭老照片26张;马泉书画集4套;征集回《法院志》、《财政志》、《集义村志》、《东于村志》、《西楚王村志》、《龙家营村志》、《罗氏家谱》、《李氏家谱》、《段氏家谱》、《南门王宗谱》、《荆氏宗谱》、《梗阳东刘氏家谱》等,共30余本。既充实了档案馆的文化内涵,又进一步丰富了我县档案资源。
  五是充实名人档案库。把清徐的历史名人李宝森、陈受中、高一峰等的遗物、照片、作品等征集回来并进行扫描复制70余件;接收张春根、李中、关光远的手稿、作品等150余件。
  六是以文化强县建设为动力,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重要的基础作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不断拉近档案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抓住历史节点,挖掘档案资源,紧扣抗战胜利70周年,组织举办了“清徐县抗战史料展”和“红色收藏展”,作为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的基地,同时为清徐电视台提供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宣传史料,在清徐报道上三、四版专版宣传清徐抗战烽火,这些都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用档案文化精品,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让档案历史文献活起来的,走向前台。
  三、推出利用服务新举措,搭造便民利民的连心桥
  近年来,档案局创新档案服务形式,进一步提高档案部门的服务能力,全面加强服务窗口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服务。
  一是真心为民分忧,体现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开展档案查阅利用窗口为来访者提供“零距离”的档案服务。创新服务举措,向社会实行民生档案免费查阅,实行一证查阅、一站办结、一次告知的全程代办服务及延时查阅、异地邮寄、预约服务等档案查阅便民措施。
  发扬“巾帼文明岗”的优良传统和优质服务,五年来,累计接待利用者3617人次,查阅档案资料8153卷次,将档案窗口办成了群众矛盾调解最前端的“和谐驿站”和为民服务的“文化客厅”,为群众化解纠纷、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加大民生档案进馆力度,夯实为民服务基础。“十二五”期间接受档案9755余卷、电子目录23034条。其中接收回大常村1952年农民土地房产所有证1173件和各种土地登记表、册1203件。接收回民生档案4900余卷,涉及公证、婚姻、林权承包、土地流转、村民宅基地等,形成民生档案体系,进一步夯实了为民服务的基础。
  对馆藏33926卷档案全部进行了鉴定,核定开放档案16273卷,控制档案,1339卷。对1984年--2013年的涉密档案进行了鉴定,登记涉密档案1801件;修复档案资料22册(本)、裱糊154卷,缩微25卷;完成上级文件19份失效、44份作废文件的清理工作;完成10件可移动文物的鉴定工作。
  三是完成以“清徐记忆”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展厅、红色收藏展厅和抗战史料展厅的布展开放工作,并接待参观者5000余人次。
  四是调试安装了触摸屏、LED电子显示屏等电子设备,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查档须知等有关档案知识,使群众对档案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五是为档案工作的交流沟通搭建平台。近3年接待了霍州市档案局、稷山县、汾西县、杏花岭、晋源档案局以及岚县领导的参观考察,与我县互通有无,加强了与兄弟县、市馆际之间的交流。
  四、推进档案法制建设,形成依法管档的常态化
  县档案局以《档案法》为依据,认真履行档案行政管理的法定职责,强化监督力度,深化业务指导,严格依法行政。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根据市委、市政府两办制发了《关于加强档案数字化和做好电子档案文件管理工作的通知》、《太原市公务交往活动实物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和《关于推进太原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的意见》,以及《太原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件材料移交规定》,《太原市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将档案行政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与县监察局、人社局联合下发了《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二是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9、10号令,依法抓好档案源头建设。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一是在完成全县82个机关单位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审批备案的基础上,2013年又拓展完成教育、交运、房地、人社28家下属二级单位保管期限表的审批工作;按照9号令的要求,从我县现有馆藏的种类、数量入手,认真编制了县档案馆档案收集范围细则,扩大接收规模,完成了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收集名册、实施细则和全宗管理名册的上报审批。2013年完成了对馆藏1981—1984年档案的鉴定,开放档案2165卷,完成了对馆藏到期档案的全部开放。
  按照10号令的要求,对清徐国有、县属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并采集数据。派出5名业务骨干参加市局组织的10号令培训。
  三是全面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近年,县档案局对50个单位100余人次进行了档案指导服务,完成了马峪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标准的认定;王答乡、集义乡、东于镇、柳杜乡、孟封镇、徐沟镇、清源镇、西谷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三级标准认定发证;7个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村和1个社区示范档案室的验收;完成了县农保所、县企业保险所、县医疗保险中心档案目标管理省三级的认定;消防大队省一级复检,县运管所AA级复检;完成两个煤矿档案规范化管理AA级和A级的认定。
  四是提高行政执法力度。分别对30余个机关、社区和乡镇档案规范工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5次,对发现问题的单位提出了目标要求,限期整改,推进了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促进了全县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五、加强档案安全建设,建造档案保护的放心馆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820万元,建成5170平米的档案馆,投资250余万元采购配备了档案馆专用设备和管理系统设备。投资19820元,完善了馆内电梯后续工程,为档案接收提供了便利。投资35万元,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展厅、红色收藏展、抗战史料展三个展厅的布展工程。
  同时高度重视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以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感,依法加强了国家综合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建设,取得了馆库建设的新突破。
  高度重视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严格落实档案安全责任,做到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一是完善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人;二是每年邀请太原政安消防科教中心的教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实地灭火演练,提高了全局人员的档案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三是积极派专人参加全市的信息安全保密培训,掌握要领,搞好安全保密工作,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四是经常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配备了93具灭火器,对到期灭火器进行更换,投放防虫、鼠药;对新馆消防设施、屋顶漏雨等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安装调试了监控设施,确保馆内安全。五是分别对九个乡镇档案室和部分机关档案室进行安全抽查,要求各单位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六、强化档案队伍建设,打造弊革风清的新局面
  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下基层、进单位、去社区直面群众征求意见,以整风精神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定方案建制度全面整改;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为查档群众现场排忧解难,为基层工作者化解业务难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深学、细照、笃行,全局党员干部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亲民爱民为民情怀进一步牢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
  切实履行党风廉政规定,增强党员干部防腐能力。县档案局领导班子、干部职工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四个实施办法”,坚决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度。落实主要领导《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等。按照规定压缩了会议、文件简报,三公经费同比减少24.3%。班子成员没有在职务消费、人情消费、办公用房使用上发生违法违纪行为,全局党员干部慵懒散拖、脱离群众现象得以有效遏制。
  三是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增强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我局努力创新干部培训方式,多形式多渠道为档案干部搭建教育学习平台,今年我局先后有5人次参加了省、市培训班学习;提高了档案工作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的能力。
  
  档案管理违法行为(漫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