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大宽敞的厂房、整洁明亮的环境、先进环保的设备、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走进山西清徐学栋散热器有限公司铸造车间,眼前是一派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场面。
学栋散热器有限公司是我县铸铁暖气片企业技改升级的代表。2013年底开始,我县对铸铁暖气片行业实施了“凤凰涅槃”式的升级改造。通过技改升级,全县铸铁暖气片企业“浴火重生”,摆脱了被关停的困境,重新焕发了生机。
行业生死关头选择了担当
我县铸铁暖气片产业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全盛时期全县有大小铸铁暖气片厂50多家,占全国铸铁暖气片产量的70%,成为全国最大的铸铁暖气片生产基地。
2008年经过兼并重组,全县铸铁暖气片企业减少到7家。后来,虽经多次技改,但受当时多方面条件限制,基本上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始终没能跳出粗放、落后的铸造工艺。烟尘、废气等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铸模黏着剂使用高污染化工品,铸造用砂也主要是河砂,生产时车间乌烟瘴气、管理混乱,安全隐患突出。
2013年11月,因工艺设备落后,生产车间粉尘多、烟气大,严重污染环境,国家环保部勒令全县铸铁暖气片企业全部关停整顿。“无组织排放,非人性化管理,几经整改无效,……所有厂子全关,一个不留。”环保部给出的评语非常的严厉。清徐暖气片行业到了生死关头。
虽然清徐的暖气片产业在全国占比很大,但就产值和税收而言都很小,关键是污染严重,所以在环保部突击检查后,县里彻底取缔关停暖气片厂的声音很高。“大家(暖气片企业主)都慌了手脚,感觉暖气片产业在清徐很可能走到了尽头。”暖气片行业龙头企业、山西清徐学栋散热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学栋说。
是一劳永逸地彻底关停,还是通过技改升级实现新生?考虑到铸铁暖气片产业有基础,有空间,可带动就业,最终,县委、县政府决定由政府引导暖气片企业进行技改升级,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技改升级瞄准了国内一流水平
县里的决定,让暖气片企业主感到总算过了生死关。但是,技改升级全国又没有现成的经验。为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县委、县政府组织经信、环保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先后赴河北、江苏等地,对10多家优秀铸造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污染治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聘请铸造协会的专家进行技术咨询和改造设计,并安排了一名副县长负责具体配合。“我们请了全国最好的五个专家,在丽华大酒店住了半个月。”赵学栋说。
2014年1月,以“全国一流铸铁暖气片行业”为改造目标的《山西清徐铸铁散热器企业现代化技术改造方案》出台。该方案是中国铸造协会、山西省铸造协会等单位针对我县生产设施、环保设施、生产工艺等方面在实地考察和论证的基础上出台的。
2014年2月,按照“新上设备国内一流、企业技改升级标准统一、各项手续合法合规、领导组严格验收”的原则,除一家停产外,其余6家铸铁暖气片企业开始进行技改升级。“从大年初六(2月5日)开始,到5月15日完工,整整干了100天。”赵学栋说。7月15日,6家企业总投资额2.4亿元的技改升级工程陆续完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
技改后的车间地面整洁明亮,所有烟尘工作均配备除尘设施,生产环境极为改善,生产线工人紧张有序。数千万的技改资金,对于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投入,但是技改投产后的第一个月,学栋公司总经理赵俊刚就欣喜的发现,通过技改生产用工成本节省了50%,铸造用砂由一次性使用变为循环利用,大幅节约了原料成本,特别是机械化的生产使得产品合格率提高20%,产量提高30%,技改所投入的资金将会在短时间内收回。
2015年11月18日,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吴政隆视察清徐时,肯定暖气片企业技改“鸟枪换炮”,改造成功。
创新驱动打开了新的发展之路
技改升级让清徐暖气片行业获得了新生。
暖气片行业最为诟病的是污染严重。2013年,暖气片行业污染排放量占到全县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60%。升级改造后,使用国内一流的自动化砂处理生产线,实现了铸造砂的循环使用,车间遍地河砂,乱堆乱放的状况再也不见了。就连铸件上的附着砂,在输送线上也能实现全封闭处理。此外,车间所有的烟尘工作点均有除尘设施,车间再也看不到以往的烟尘。据测算,改造升级后,暖气片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县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百分比将由原来的60%下降至6%,下降幅度超过90%。
技改后,暖气片行业实现了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以往铸造车间最怕过夏天,温度太高工人们根本受不了,现在条件大为改善,夏天工作环境温度比以往下降了7摄氏度。由于实行计件工资,产能和成品率的提升带给工人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收入的增加,组装暖气片的工人有的月收入超过1.2万元,检测压力的工人工资也在七八千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暖气片行业效益最好的时候,为全县提供了超过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进入新世纪之后急剧萎缩。2013年,暖气片行业对县财政的贡献仅有500余万元,占比约0.25%。2014年,实施技改后,实际生产不到半年的时间,暖气片行业共入库税款1593.24万元,比2013年增加1027.84万元,增长181.8%。
近两年,学栋公司每年都将利润的40%用来进行技术改造,将原来部分由人力完成的工作改为机械化作业,将原来半自动的机械化生产改为全自动生产,生产成本越来越低,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工作环境越来越好。
赵俊刚认为,仅通过技术改造还不足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还必须进行创新,创新不仅仅是生产设备的革新,还包括生产工艺技术的创新、材料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因此,学栋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达200~300万元,并且和国内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行生产工艺改进、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2015年,学栋公司暖气片产量为1100万片,今年预计将达1200万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