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忠文化研讨会,看到参会同志高昂的激情,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参会前,自己对忠文化还是陌生的,虽然我在10年前就写过一篇《狐突与清徐狐突庙》的文章,当时还发在《山西日报》,以后也多次到狐突庙,因为自己喜欢文化、喜欢文物,但真正把狐突庙上升到忠文化的高度还是在今天的会议上。
何为“忠文化”,“忠”是中国古代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竭力做好本分之事,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夏商周三代亦有忠的道德观念,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把“忠”确定为社会基本道德原则。随着中国君主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特指臣民服从于君主及国家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思想文化现象。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中,“忠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爱岗敬业。
县委宣传部组织这样一个会议,非常有意义。第一,这是提升我县软实力的需要。如何提升软实力,从忠文化上讲,就是倡导弘扬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诚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忠文化在新形势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看齐意识”,实际上就是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第二,这是提升我县硬实力的需要。弘扬忠文化,对于提升我县的整体形象,发展旅游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把我县西马峪的狐突庙这一国宝打造出来、宣传出去,可以成为我县旅游点之一。第三,这是提升我县文化自信的需要。我们县有多种文化形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前几年我在史志办工作期间,把我县的文化形态归纳为6种形态:沿着时间脉络,分别为尧文化、醋文化、葡萄文化、贯中文化、晋商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今天提出忠文化,从时间脉络上,应该是清徐的第二种文化形态。我们清徐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加上忠文化,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清徐弘扬忠文化有什么支撑呢?最大的支撑就是位于西马峪村的国宝单位狐突庙,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狐突庙,交城义望虽然建了一个,但那是新建的,没有底蕴支撑。狐突究竟是不是清徐人,不好定论,交城人说狐突是交城人,古交人说狐突是古交人,听杨宗新老师讲,狐突是延安人,不管是哪里人,我也曾查过好多史料,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就是狐突的重要活动区域就在今天的清徐、交城、古交、晋源一带,这一带遗留的物迹最多,建得狐突庙也最多,这一带对狐突最信仰、崇拜,并且上升到神的高度来信仰,还有好多有关民间传说。清徐狐突庙最大的价值所在,就是这是一处宋代庙宇建筑,全国罕见。狐突忠诚不事二主留传千年,让人敬仰和崇拜。
如何弘扬忠文化,我觉得,第一,应该有足够的文化遗存支撑,要发掘、研究;第二,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纳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考虑;第三,要加强宣传,特别是新媒体的宣传作用,要发挥好。第四,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忠文化是新形势下的忠诚,而不是愚忠,更不是封建意义的忠君。还有一点,我觉得弘扬文化,不能造假,必须实实在在去挖掘、研究和宣传。
我坚信,深厚的清徐文化底蕴,必将绽放出愈来愈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