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突与清徐狐突庙 作者:闫渊林 时间:2016-08-12 次数:49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清徐狐突庙,亦称狐神庙、利侯庙、狐大夫祠,位于清徐县城西南4.5公里处马鞍山下的西马峪村,始建于北宋宣和5年(1123),重修于元至元26年(1289),明、清两代屡有修葺,距今有近900年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狐突庙坐北朝南,宽25米,深75米,占地1875平方米,系重院建筑,分前、中、后3个院。前院现存献殿,面阔7间,进深4间,硬山顶琉璃剪边,殿内横轴施通柱6根。山墙绘有布雨图、回宫图60平方米,有清代、民国石碑8通。中院有古槐1株,周长约5米,高10多米,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依旧枝繁叶茂,苍劲挺拔。后院正殿3间,殿前悬挂“三晋名臣”匾额1幅,殿内装修精致,上塑狐突夫妇坐像各1尊,两旁各塑官吏、武士、侍女像10余尊,均具元代特征。偏殿为黑白龙王夫妇像。中间各有石柱碑廊3间,存有元代石碑2通,明、清石碑16通。在光绪《清源乡志》中有关于狐突碑的记载:“狐突碑,在马峪狐神庙内。碑石光亮如镜,可鉴毫发,俗名‘透灵碑’。”
  狐突庙是后人为了纪念狐突大夫扶佐重耳即位所作的重大贡献和刚正不阿的高贵品德而修建的。狐突,字伯行,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是晋献公的岳父。其女姬实,嫁诡诸(晋献公),生重耳。晋献公晚年,宠幸骊姬,欲立骊姬所生幼子奚齐为国君,于是重耳很早被排拆出国都,居于偏僻的封地蒲邑(今隰县)。晋献公21年(前656),骊姬阴谋逼死太子申生,并派兵追杀重耳。公元前655年,因重耳出逃,狐突让狐偃、狐毛两个儿子同重耳一同作咎犯(或舅犯),在外流亡19年。献公26年(前651),献公死,夷吾(重耳异母所生)归晋即位,为惠公。晋惠公14年(前637),惠公死后,其子圉立为怀公。晋怀公为了巩固帝位,削弱其叔重耳的影响,命随重耳出亡者回国。狐突坚定地让狐偃、狐毛扶佐重耳,不召二子回国,被杀害。公元前636年,重耳回国即位,称晋文公,尔后平定内乱,战胜楚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狐突为重耳执政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重耳即位后,为纪念狐突的功德,将狐突埋葬在狐爷山。狐爷山又名狐突山,亦称狐偃山,位于古交市南部,是交城县和古交市的界山,该山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6公里,两峰对立,东峰海拔2030米,西峰海拨2202米,中凹如马鞍,因而又叫马鞍山。据光绪版《交城县志》载:“马鞍山亦名狐突山,晋大夫狐突并二子毛、偃墓在焉。”又称:“侯墓夏不生草,冬不积雪。墓前碎石击之作金铁声,移之他处则无音。”又据《交城县志》载:“晋大夫狐突墓在县北20公里狐突山西巅,墓地面积约10余亩。狐突墓高约4米,系青石碎片堆积而成,墓前旧有碑铭,十年动乱被砸碎。主墓俗
称王墓,墓周有小陪墓50余座。”历史上以狐突教子“忠臣不事二主”而死,深得历代统治者推崇,且被神化,称为“狐神”。在民间对狐突也极为崇拜,故立庙以祀之。光绪《清源乡志》记载:“狐突墓,在马鞍山下。宋宣和五年封利应侯,乡人建庙以祀之。坐下有泉,遇旱祷雨辄应”。据万历、康熙的《徐沟县志》记载:“狐突曾在本县居住,故有秃尾渠之号。”“秃尾渠从刘村取水,灌溉北门外田地。”乡人将灌溉渠称秃尾渠,寄托了人们对狐突的敬意和良好的愿望。民间盛传,在清源米阳都(今西谷乡一代),每遇天旱,人们都要怀着虔诚之心去狐突庙、狐爷山祈雨。祈雨者队伍较为庞大,先上狐突庙祭典,祭典完毕,大部分人返回,只留下一些身强体壮者上狐爷山完成所有的祈雨仪式。据传说,上狐突庙、狐爷山祈雨非常灵验,每次祭典时,总有一只蝴蝶飞来落在狐突庙供桌上的盘子里,祭典完后蝴蝶就飞去。蝴蝶是狐突的化身,有求必应。每次下雨后,乡人还要上狐突庙、狐爷山谢神(亦称谢雨),谢神时米阳都人倾朝出动,仪式隆重,有锣鼓、社火等,并且站在谢神队伍中间的一人,胳膊上用铁钩挂满了布条,两胳膊伸直,一直走上狐突庙、狐突山,乡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狐神的恭敬之情、虔诚之意。
  狐突出生地属今之交城,为什么死后重耳将其埋葬在属于今之古交的狐爷山?清徐人又为什么对狐突那么的尊崇,并在清徐西边山修了一座规模较为宏大的狐突庙呢?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狐突祖先为狐氏戎,属于北狄的派支,从渭水流域东渡迁居吕梁山,当时的吕梁山一代都是狐氏大戎地。狐突出生地、狐突墓所在的狐爷山以及清徐西边山一代都属于此区域。到了春秋后期,公元前514年,晋灭祁氏,魏献子为政,分祁地为邬、祁、平陵、梗阳、马首、盂、涂水七县,梗阳城故址即今之清徐县城。查阅《交城县志》和《山西省春秋政区图》可知,当时交城“境内西南为平陵县邑”,包括狐突出生地和狐爷山(今属古交)的境内其它区域则当属梗阳,且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同属梗阳所辖。由此可见,历史上狐突为梗阳人,几千年来清徐人对这位老乡有如此浓厚的情结也就在情理之中。此文曾在10年前发表在《山西日报》。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