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村地低河高,现在雨太大,我们刚把水抽出去,不一会儿地里就又满了,不如等到雨势小了之后再抽……”“不行!庄稼在水里浸着,撑不了多久,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把水排出去,尽可能保住大伙儿的玉米。”“可是这水排不完怎么办?”“排不完咱们就一直排,排到雨停了水下去为止,尽可能把咱们村村民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孟封镇东罗村的一幕。
7月中旬,暴雨连连,农田严重积水,灾情就是命令,东罗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干群一心,吹响了防汛抢险“集结号”,努力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3000多亩玉米作物基本无恙。而村干部在此次行动中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果敢决断、亲力亲为,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孟封镇东罗村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处,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村人口2300余人、876余户,耕地面积近6000亩,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
7月14日凌晨,暴雨突袭,7月18日和19日,暴雨再度来袭。东罗村耕地地势低洼,内涝严重,不少庄稼被淹。正值玉米开花抽丝期,积水退不下去,成片成片的玉米浸在齐膝深的水中,时间一长,很可能造成绝收。面对连绵不绝的大雨,村党支部书记党春太、村委会主任时树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都是村民们辛苦劳作几个月的成果啊!必须马上行动!20日一大早,两人把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叫到一起,开了个紧急会,全面部署排水救灾行动。“这次的暴雨时间长、强度大,我们不能干坐着等雨停,必须要马上行动起来,尽快把地里的水排走。”党春太斩钉截铁的说,“所有的党员和干部一定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村民们从大喇叭里听到通知,纷纷拿着镐头、铁锹到地头集合,挖机、铲车也早已各就各位。“咱们要先沿着庄稼地边缘把渠道挖出来,再把水从渠道里引到乌象民总退排走。”说干就干,有支书、村长带头,保护的又是自己的庄稼,尽管雨势未减,村民们却也个个干劲十足。不到半天的功夫,近万米的引水渠道已疏通好了。
村里紧急购买了四台抽水泵,又从镇上借来几台大功率水泵。经过勘察,他们确定了四个抽水点,几台水泵同时开动,党春太和时树恒带头下水,站在水中调试水泵。村民们你负责疏导,我负责抽水,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电机声隆隆,积水一点一点从地里被排出,而村民们心内的焦虑,也随着这逐渐下降的水位渐渐平息。“谁家有编织袋?咱们要用袋装土把水给拦住。”既然水已排出,就不能再让它倒灌回来。“我家有,我回去拿。”“等我一下,我和你一起回去。”短短一会儿工夫,村民们就集中起了四五千条编织袋。雨依旧在下着,村民们尽管都已筋疲力竭,但仍坚持奋战在排水第一线,装袋、垫土、垒高,终于阻挡住了积水向庄稼地回流。“村长,雨太大了,有几户村民的房子一直漏水,雨再下下去怕是要有危险了。”由于一些住房年久失修,屋内漏水严重,甚至部分房屋还有倒塌的危险。时树恒当机立断,将这些危房户统一安置到村文体中心居住,并安排好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修引水渠的过程中,遇到了农作物和道路紧紧相连的情况,大家为难了。“咱们要保地,也要保路。”党春太迅速决定,铲掉部分紧靠道路的玉米。有的村民的地地势高,受灾较轻,对排水渠道从自己家地里经过有所顾虑。时树恒耐心地与这些村民们做工作,摆事实、讲道理,一番沟通之后,问题顺利解决了。
雨停了,然而排水工作还没有结束。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三伏天,在烈日暴晒之下连续几天作业,村民们都已疲惫不堪,然而胜利就在眼前,大家个个咬紧牙关、一鼓作气,终于,最后一层泥水随着水泵的“怒吼”被排进退水渠,泥泞的土地也随着蒸发作用而变得渐渐瓷实。
从暴雨到雨停日出,连续8天的雨淋日晒,党春太和时树恒一直坚守在第一线。党春太黝黑的双肩上两道深红特别刺眼,分不清是因为扛泵时蹭伤的印记,还是太阳下连续作业晒伤的痕迹。时树恒既要管修渠排水,又要妥善安置危房村民,忙得不可开交,常常连饭顾不上吃,饿了,就站在水里吃一口干粮。
说起此次排水行动,73岁的村民刘成杰老人连连说村干部为大家伙儿办了件大好事。“我家有20多亩地,大雨一来都被淹了,家里也进水了,我们只能干着急。心疼啊!可又没什么办法。多亏了春太和树恒带领大家每天从早忙到晚,终于把水都排出去了,庄稼也都保住了。”老人质朴的话语,代表了村民们共同的心声。
党春太和时树恒说,此次排水工作当中每一位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集体意识、大局观念和他们的所作所为,一点一滴,必将成为全体村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村民时春根在村里没有地,但却一直义务帮助大家抽水和排退,是冲在最前面的一个。他说,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多一个人就能多一份力量。自己既然生在东罗村,长在东罗村,那就理应和大家有难同当,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党春太和时树恒是2014年年底村“两委”换届上任的。上任以来,他们以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为宗旨,从村民实际需求出发,真抓实干,着手对环村退水渠道进行了整理;将万米耕作道路作了沙石化处理,解决了村民每逢雨天难以下地的难题;完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了进村道路、对6000米地下管道进行统一更换、新打水井数眼,为了让村民用电更加稳定,新安装了大功率变电器一台……
尽管积水全排走了,但现在仍然处在主汛期,党春太和时树恒不敢放松一丝一毫,随时准备应对下一次可能到来的雨水天气。这一次暴雨成灾,也让他们有了深刻的警醒,下一步,他们计划把全村农田水利做一次整体规划大幅提升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
7月29日,记者在东罗村看到,3000多亩玉米叶绿杆壮、生机盎然,若非耕作路两旁的排水渠道内水泵依然横列在那里,完全看不出这些农作物前几天刚刚经受过一次“生死的考验”。天道酬勤,相信金秋时节的东罗村,必将会迎来一个新的丰收季。
